才兼文武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才兼文武”由四个字组成:“才”指才能、才华;“兼”意为兼具、同时拥有;“文”指文学、文采;“武”则指武功、军事才能。整体意思是指一个人既具备文才,又有武艺,形容一个人多才多艺,文武双全。
成语来源
“才兼文武”出自《后汉书·郭嘉传》,原文为“文武之才,兼之者,惟卫公耳。” 其中的“卫公”指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郭嘉,体现了他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的特质。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推崇。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文学和军事上都很有成就的人。可以出现在以下场景中:
- 文学作品:如古代小说、历史书籍中对英雄人物的描写。
- 日常对话:如朋友间讨论某位多才多艺的人时使用。
- 演讲:在演讲中提及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时引用。
示例句子
- 他不仅在学术上表现出色,还是一名优秀的**员,真是个才兼文武的人。
- 古代的许多名将都是才兼文武的典范,他们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卓越的成就。
- 这位新任校长不仅精通教育理论,还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真是才兼文武的领袖。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文武双全、才子佳人
- 文武双全:强调文才与武功的双重具备。
- 才子佳人:通常强调优秀人才及其配对,侧重于文才。
-
反义成语:一无是处、文弱书生
- 一无是处:形容人毫无优点,与“才兼文武”形成强烈对比。
- 文弱书生:指只懂文艺,没有武力,缺乏全面发展的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与武是两种重要的才能。古代社会强调文治与武功的结合,认为只有文武双全的人才能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现代社会同样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在教育和职场中,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情感与联想
“才兼文武”让我联想到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诸葛亮等。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还在文化上有深厚的造诣。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形象激励着我,让我在学*和工作中追求多元化的发展。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一直努力培养文艺和实践能力,比如参加文学社团和体育活动。每当我完成一个文学作品或在比赛中获奖时,我都会想起“才兼文武”,这促使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代的故事中,有一位年轻的王子,他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能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他的父王常常感慨:“我儿才兼文武,未来必能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Renaissance man”,指那些在多个领域都有成就的人。这种表达同样强调多才多艺,体现出东西方对复合型人才的共同推崇。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才兼文武”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现代社会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也是对当代人能力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来源: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
来源:-- 《后汉书·卢植传》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才兼文武,治军严明。”
《明史·徐达传》:“达才兼文武,屡建奇功。”
《宋史·岳飞传》:“飞才兼文武,忠义奋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才兼文武,为世之奇士。”
《后汉书·卢植传》:“植才兼文武,明达政事。”
例句:他非但富贵双全,并且~。
才兼文武成语接龙
才兼文武字义分解
武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2.指干戈军旅之事。
3.士,兵,卒。
4.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5.舞蹈
6.足迹。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兼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3.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4.并吞;兼并。
5.倍,加倍。
6.重复;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