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zhīgōng

竹帛之功

拼音zhúzhīgōng

繁体竹帛之功

竹帛之功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竹帛之功”字面意思是指用竹子和帛(丝绸)来记载功绩。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的功劳或成就,强调的是文献和历史记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历史、文学和文化传承方面。

成语来源

“竹帛之功”来源于古代**对书写材料的使用。竹简和丝帛是古代重要的书写媒介,竹简用于记录历史和文学,帛则是更为珍贵的书写材料。成语强调的是通过这些载体记录下来的成就和功劳,反映了古人对文献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在描述历史人物或**时,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成就被后人所铭记。
  2.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个成功项目时,可以提到该项目的成果如何被记录和传承。
  3. 演讲:在学术或文化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历史记录的重要性,鼓励后人学*和传承。

示例句子

  1.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界受到认可,也将成为竹帛之功,流传后世。
  2. 这部史书详细记载了古代王朝的竹帛之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3. 唯有通过竹帛之功,才能让我们的努力在历史中留下痕迹。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文治武功:指通过文化和军事两方面的成就,强调文化和文献的价值。
  • 记载功勋:直接指记录某人的功绩。

反义成语

  • 无人问津:意指没有人关注或记载的成就,与“竹帛之功”强调的被记录相对。
  • 白忙一场:指辛苦努力却没有成果或被人承认,和“竹帛之功”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字和书籍被视为传承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方式。“竹帛之功”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记录历史的重视,这种重视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

情感与联想

“竹帛之功”带给人的情感联想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它提醒我们珍惜和记录当下的成就,保持对历史的尊重。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常常遇到需要记录和总结的情况,比如写论文、做项目总结等。“竹帛之功”提醒我重视这些记录,因为它们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总结,也为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竹简描绘千古事, 帛上留存万世功。 纸笔虽轻承重任, 文字流淌岁月中。

跨文化比较

在不同文化中,记录历史和成就的方式各有不同。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集中在“written in history”或“recorded for posterity”等短语,这同样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竹帛之功”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的承载体。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增强表达的深度与广度,值得在日常交流中积极使用。

来源: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来源:-- 《汉书·苏武传》

引证

《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辍而弗康,实用西迁,作我上都。于是时也,乃经之营之。庶尹允谐,厥功茂焉。乃草创兹邑,厥图不回。帝有醉焉,乃为帑室。于是乃慰黎蒸,止躬耕,申孝友,劝农桑,教民稼穑。帅先群辟,肆觐东后。袭翠被,冯玉几,而正《春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乃命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卬烘于熯,厥田上上。常、武,昭假无赢。大矣哉!斯盖竹帛之功,不可得而详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而超妹同郡曹寿妻昭亦上书请超曰:‘妾兄班超,蒙陛下神灵,涉苦駃騠,周游绝域,二十余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匄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汉书·艺文志》:“竹帛之功,不可胜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功盖竹帛,名垂青史。”

例句莫不持绳待试,贾勇争先;思垂~,誓雪朝廷之耻。(《旧唐书·郑畋传》)

竹帛之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ú), 竹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3.竹简。

4.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5.竹林。

读音(bó), 巾部,共8画

1.(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

3.指帛书。

读音(gōng), 力部,共5画

1.(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同本义。

3.事情;工作。

4.功德;恩德。

5.

6.事。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竹帛之功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