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shūzhú

名书竹帛

拼音míngshūzhú

繁体名書竹帛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名垂竹帛名书锦轴

名书竹帛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名书竹帛”的字面意思是“著名的书籍和竹简”。这里的“名书”指的是有名的书籍,而“竹帛”指的是古代的书写材料,即竹简和丝帛。整体上,成语强调了文献、书籍的价值和重要性,通常用来形容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

成语来源

“名书竹帛”源于**古代对书籍和文献的崇重。在古代,书籍的制作多用竹简和丝绸,书籍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代表一个国家或个人的文化素养与地位。成语强调了书籍在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人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该成语来描绘书籍的珍贵和影响力。
  • 日常对话:在日常交流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重要的书籍或作品。
  • 演讲:在学术演讲或文化活动中,常用此成语来强调书籍和文化的影响力。

示例句子

  1. 这部小说虽然不算畅销,但在文学界却是一部名书竹帛,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作家。
  2. 古人对名书竹帛的重视,使得我们今天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
  3. 每当我翻开这些名书竹帛,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书香门第”:强调书籍和文化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 “文采风流”:形容文学创作的卓越与优美。
  • 反义成语

    • “无所不知”:强调无知与对书籍的蔑视。
    • “草率成文”:指写作随意、不严谨,缺乏文化内涵。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被视为知识和智慧的载体。成语“名书竹帛”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电子书和数字化阅读逐渐普及,但对经典书籍的尊重与重视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教育和学术场合。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书籍的力量和知识的宝贵。每当我看到那些经典作品,都会感到一种敬畏和崇敬,仿佛它们承载着无数智慧和经验。同时,它也提醒我重视学*和阅读,去探索更多的知识。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阅读过一些经典名著,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影响了我的价值观。比如,读《红楼梦》让我更加理解了人性和人生的复杂。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名书竹帛”:

书卷漫卷千古梦,
名书竹帛藏智慧。
岁月如歌声未歇,
心中常存读书乐。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lassics”或“literary treasures”,它们同样强调了经典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在西方文化中,经典文学作品被普遍尊重,形成了各类文艺活动和学术研究。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名书竹帛”的分析,我更加明白了书籍和知识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重视阅读和学*。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追求知识的积累,也要尊重和珍惜那些经典的文化遗产。

来源: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来源:--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引证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文选·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后汉书·班彪传》:“彪以《史记》所书,秦、汉之事不足法也,故采前世遗事,旁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是以名书竹帛,传之后世。”

名书竹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ú), 竹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3.竹简。

4.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5.竹林。

读音(bó), 巾部,共8画

1.(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

3.指帛书。

读音(míng), 口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读音(shū), 乛部,共4画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名书竹帛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