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言事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上书言事”字面意思是“上书”即向上级或权威人士书面提出意见、建议或陈述某项事宜。“言事”意指言辞上说明事情。整体而言,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向上级汇报或呈递相关事务、意见。
成语来源
“上书言事”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古代官员向或上级官员上书,反映民情或提出政务建议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古代政治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强调的“言之有理”的背景下。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政治、行政、学术讨论等,尤其在需要表达个人或集体意见时。在现代社会,尽管形式上已不再局限于书面,上书的概念依然存在于各种意见提交、报告及请愿等场合。
示例句子
- 他决定向领导上书言事,反映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
- 在会议上,几位专家分别上书言事,提出了对政策的看法。
- 老师鼓励学生们要勇于上书言事,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上奏言事”:强调向上级报告事务,多用于皇宫中。
- “言之成理”:强调说出的话合乎道理,适合用于正式场合。
-
反义成语:
- “言而无信”:指说话不守信用,与“上书言事”的诚实态度相对。
- “闭口不言”:指沉默不语,恰恰与“上书言事”中主动表达的精神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中,重视“上书”的行为被视为尊重上下级关系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民主和法治的发展,公民上书言事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反映了民众对政府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情感与联想
“上书言事”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和严肃的,它体现了对权威的尊重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注。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人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事物。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学*和生活中,曾经有过向老师上书言事的经历,提出对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这让我感受到参与和表达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古代背景的故事中,主人公可以通过“上书言事”的方式,向**建议改革政策。通过他的上书,逐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反映出个人的力量与责任。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submit a petition”或“to write a letter to the authority”,都是向权威提出建议或意见的行为。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背后的意图和重要性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上书言事”的学*,我认识到表达意见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层面,勇于发表看法并提出建议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我在社会中积极参与的意识。
来源:临菑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来源:-- 《资治通鉴·汉纪十》
引证:
《明史·海瑞传》:“海瑞上书言事,言贪官之恶。”
《宋史·岳飞传》:“岳飞上书言事,言边防之急。”
《后汉书·杨震传》:“杨震上书言事,言宦官之害。”
《汉书·贾谊传》:“贾谊上书言事,言时政之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上书言事,言赵王之过。”
例句:天下幕职、州县官~,凡民俗利害,政令否臧,并许于本州附传置以闻。
上书言事成语接龙
上书言事字义分解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事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书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上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同本义。
3.上天;天帝。
4.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君主;皇帝。
6.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1.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表示某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