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zhěng

扶危拯溺

拼音wēizhěng

繁体扶危拯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扶危拯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扶危拯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扶持危困的人,拯救落水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帮助和救助,强调人道主义精神和同情心。

成语来源

“扶危拯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有事于人者,必先得其所欲。故人之所欲者,不可不为;人之所危者,必欲扶之;人之所溺者,必欲拯之。”它强调了积极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关心民生、乐于助人的道德观。

使用场景

“扶危拯溺”常用于描述那些在他人遭遇困境时,主动伸出援手的人。在各种场合,如文学作品中描写英雄救人的情节、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人帮助他人的赞赏,或在演讲中鼓励人们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时均可使用。

示例句子

  1. 在地震灾区,许多志愿者积极地扶危拯溺,帮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重建生活。
  2.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扶危拯溺,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3. 在社会危机时刻,扶危拯溺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施恩惠:指给予别人帮助或恩惠,强调施予者的善良。
    • 助人为乐:形容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强调助人的良好心态。
  • 反义成语

    • 置之不理:指对他人的困境或需要不予理会,强调冷漠和无视。
    • 见死不救:指在别人遇到危险时毫不相助,形容极度冷酷。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扶危拯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爱和责任。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

情感与联想

“扶危拯溺”让我联想到那些无私奉献、勇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如消防员、医生、志愿者等。它传达了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情感,鼓励我们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我立即上前搀扶,并拨打了急救电话。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扶危拯溺”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小故事中,村庄里有一个年轻人,他总是默默地帮助村里的老人和孤儿,村民们称赞他是“扶危拯溺的好人”。某天,村庄遭遇洪水,他奋不顾身地救出了被困的邻居,最终成为村庄的英雄。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扶危拯溺”相似的表达有“to lend a helping hand”,强调在他人需要时给予帮助。但在不同文化中,对帮助他人的理解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可能使人们更倾向于自我解决问题,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互助精神更为普遍。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扶危拯溺”的学,我认识到帮助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让我在社交场合中能够更好地传达关心与支持的情感。

来源: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来源:-- 唐·崔祐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序》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二年》:“光武曰:‘扶危拯溺,天下之义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扶危拯溺,义不容辞。’”

《汉书·王莽传上》:“莽上书言:‘扶危拯溺,臣子之职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扶危拯溺,义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扶危拯溺,君子之行也。”

扶危拯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nì,niào), 氵部,共13画

1.没入水中。

2.沉湎,无节制。

3.陷于困境。

4.失职 。如溺职。

5.假借为“弱”。水浅,意谓水弱不能胜舟。

1.排泄小便。后来作“尿”。

2.人或动物排泄的小便。

读音(zhěng), 扌部,共9画

1.(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2.同本义。

3.救济;援救。

读音(fú), 扌部,共7画

1.(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同本义。

3.扶持;护持。

4.辅助;帮助。

5.靠近。

6.攀缘。

读音(wēi), 厄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

扶危拯溺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