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chídiān

扶危持颠

拼音wēichídiān

繁体扶危持顛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本事大"

近义词扶危持倾

扶危持颠的意思

基本定义

“扶危持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的意思是“扶着危困的人,支持快要倒下的东西”。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对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或事物的援助。

成语来源

“扶危持颠”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君子之道,扶危持颠”。它强调了君子应当关心弱者,帮助那些处于危险和困境中的人。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人情的重视,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仁爱和帮助他人的倡导。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 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中描写角色在困境中互相扶持时。
  • 日常对话:朋友之间讨论如何帮助陷入困境的同事或亲友时。
  • 演讲:在公益活动或慈善演讲中,强调社会责任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大家都纷纷伸出援手,扶危持颠,共同度过难关。
  2. 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秉持扶危持颠的信念,尽力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学生。
  3. 在经济危机期间,许多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扶危持颠的支持,以渡过难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雪中送炭:比喻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侧重于及时提供所需的支持。
    • 济困扶危:强调救助困苦和危难的人,意义相近。
  • 反义成语

    • 见死不救:形容对他人的困境漠不关心,恰恰与“扶危持颠”相反。
    • 置之不理:指对他人的困境不予理会,表示冷漠。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扶危持颠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价值。它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问题和人道危机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情感与联想

“扶危持颠”这一成语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联想到人们在困难时相互支持的场景。它激励着人们去关心他人、承担社会责任,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同情心和无私的精神。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志愿者活动,为一位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扶危持颠”的意义,看到他们在困境中的感激与希望,心中也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在雪地里,突然跌倒在地。路过的行人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来,扶起了那位旅人,温暖的话语如同阳光般洒落:“别怕,我们一起走,扶危持颠,必能度过这难关。”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lend a helping hand”,意思是给予帮助和支持。在西方文化中,也有“charity begins at home”的说法,强调首先关心自己周围的人。这些表达与“扶危持颠”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强调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扶危持颠”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对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来源:素骄贵,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扶危持颠。

来源:-- 唐·杜光庭《虬髯客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扶危持颠,非大丈夫不能为。”

《后汉书·皇甫嵩传》:“扶危持颠,未尝失节。”

《汉书·王莽传上》:“扶危持颠,莫不率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扶危持颠,义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扶危持颠,不以私废公。”

例句而况肩巨任大,~,肯相辜负哉!

扶危持颠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iān), 页部,共16画

1.(形声。从页(xié),真声。本义:头顶)。

2.同本义。

3.泛指物体的顶部。

4.马的额头。

5.本,始。

6.古县名 。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

读音(chí), 扌部,共9画

1.(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同本义。

3.引申为掌握;控制。

4.保守,保持。

5.搀扶;支持;支撑。

6.对抗,不相上下

读音(fú), 扌部,共7画

1.(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同本义。

3.扶持;护持。

4.辅助;帮助。

5.靠近。

6.攀缘。

读音(wēi), 厄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

扶危持颠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