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危扶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拯危扶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拯救处于危险中的人,扶助溺水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帮助那些处于困境或危难中的人,强调施救与救助的行为,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成语来源:
“拯危扶溺”出自《左传》,其中有关于救助他人的记载。它反映了古人对于救助他人、关心社会的重视。在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提倡“拯救危难”,这一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使用场景:
“拯危扶溺”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述主人公勇敢救助他人的情景。
- 日常对话:用来形容某人乐于助人,或在讨论社会责任时提及。
- 演讲:在演讲中引入该成语,强调社会关怀和道德责任。
示例句子:
- 在自然灾害面前,许多志愿者积极参与救援行动,真正践行了“拯危扶溺”的精神。
-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做一些“拯危扶溺”的事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他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英雄,他们总是“拯危扶溺”,不计个人安危。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援救困厄:强调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 施恩施惠:指给予帮助或恩惠。
-
反义成语:
- 见死不救:指在他人危难时袖手旁观。
- 置之不理:意指对他人的困境不予理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的价值观,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帮助他人被视为道德义务。现代社会中,在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拯危扶溺”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在遭遇困难时互相帮助,传递正能量。
情感与联想:
“拯危扶溺”让我联想到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人性中的温暖。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去关注他人的苦难与需求。
个人应用:
我曾参加过一次志愿者活动,帮助孤儿院的孩子们。那次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拯危扶溺”的意义,虽然我们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对他们生活的重大改变。
创造性使用:
在风暴来临之时,勇敢的船长站在甲板上,面对着狂风巨浪,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拯危扶溺”,无论前方多么艰难,他都要把每一个落水者拉回到安全的港湾。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to lend a helping hand”或者“to rescue someone in distress”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他人施以援助”的主题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拯危扶溺”不仅是一种行为的描述,更是一种道德责任的体现。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来源: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来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曰:‘吾闻之,拯危扶溺,义也。今江南有难,吾何不救?’”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闻之,拯危扶溺,义也。今中原有难,吾何不救?’”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吾闻之,拯危扶溺,义也。今西域有难,吾何不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拯危扶溺,义也。今赵有难,吾何不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以车百乘救郑,郑人以晋师至,乃还。晋侯曰:‘吾闻之,拯危扶溺,义也。’”
拯危扶溺字义分解
溺
1.没入水中。
2.沉湎,无节制。
3.陷于困境。
4.失职 。如溺职。
5.假借为“弱”。水浅,意谓水弱不能胜舟。
1.排泄小便。后来作“尿”。
2.人或动物排泄的小便。
拯
1.(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2.同本义。
3.救济;援救。
扶
1.(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同本义。
3.扶持;护持。
4.辅助;帮助。
5.靠近。
6.攀缘。
危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