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若惊的意思
基本定义
“得之若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得到某样东西时,感到如同受到惊吓一样”。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获得某种意外的、珍贵的东西时,感到特别惊讶、震惊的情感状态。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强调了所得到的东西的珍贵和意外程度。
成语来源
“得之若惊”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在这个典故中,庄子探讨了人们对得失的态度,表明人们在获得或失去某种东西时,往往会感到极大的惊讶和不安。这种态度反映了庄子对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对物质得失的淡然。
使用场景
“得之若惊”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获得意外财富、机遇时,可以使用这一成语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幸运经历时,可以用“得之若惊”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 演讲:在谈论成功和失败的心理时,可以引用这一成语来说明人们在面对得失时的复杂情绪。
示例句子
- 他在彩票中中了大奖,得之若惊,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 这次获得的奖学金让她感到得之若惊,没想到自己会被认可。
- 他在拍卖会上以低价拍得那幅名画,心中得之若惊,生怕自己做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意外之喜”:指意想不到的快乐或惊喜,强调意外的成分。
- “大喜过望”:指获得的结果超出了预期,感到特别高兴。
-
反义成语:
- “无动于衷”:形容对事情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与“得之若惊”形成对比。
- “心如止水”:形容内心平静,没有波动,与惊讶的状态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得之若惊”反映了对物质得失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无常。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成功和财富,常常会经历意外的收获或损失,这一成语在这种背景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得失时保持一份冷静与理智。
情感与联想
“得之若惊”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惊讶与惊喜的结合。它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各种意外时刻,比如突然得到的好消息或意外的成功。这种情感上的波动,常常影响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在面对机会时更加开放和包容。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比赛时,我原本并不抱太大希望,结果获得了第一名,那一刻我感到“得之若惊”,不仅是因为胜利本身,更因为这超出我预期的结果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得之若惊”:
秋风送爽叶归根,
意外之喜何所惭。
得之若惊心欲醉,
浮云何必问长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得之若惊”的表达有“caught off guard”或“taken by surprise”,虽然这些表达强调的是意外的成分,但并没有完全涵盖成语中对珍贵和惊讶的双重感受。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对得失的不同看法。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得之若惊”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惊讶的词汇,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面对变化和机遇时,保持敏感与惊喜的心态,同时也要学会平衡得失之间的情感。这种理解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让我在交际中更加生动和有趣。
来源: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
来源:-- 《老子》第十三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得之若惊,失之若骇。”
《后汉书·袁绍传》:“绍得之若惊,失之若骇。”
《汉书·王莽传》:“莽得之若惊,失之若骇。”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得之若惊,失之若骇。”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得之若惊,失之若骇。”
得之若惊成语接龙
得之若惊字义分解
若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惊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得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