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ghúnsàng

亡魂丧魄

拼音wánghúnsàng

繁体亡魂喪魄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惊慌失措"

近义词亡魂失魄

亡魂丧魄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亡魂丧魄”的字面意思是失去了灵魂和魄力,形容因极度恐惧或悲伤而精神恍惚,失去了正常的思考能力和情感状态。基本含义则是形容人处于极度的惊恐或悲痛之中,精神状态十分不稳。

成语来源

“亡魂丧魄”源于古代汉语,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人因遭受重大打击或刺激而感到精神恍惚的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推测其使用与古代人们对灵魂和精神的理解有关,古人认为“魂”与“魄”是构成一个人精神状态的重要元素,失去它们就意味着失去理智和自我。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中,特别是在描述人物经历重大变故或遭遇不幸时。例如,在小说中,失去亲人的角色可以用“亡魂丧魄”来形容其悲痛欲绝的状态。同时,在演讲中,也可以用该成语来强调某种悲剧性**对人们心理状态的深远影响。

示例句子

  1. 听到这个噩耗,他简直是亡魂丧魄,无法自已。
  2. 在灾难面前,人们常常会感到亡魂丧魄,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3. 看到昔日的朋友变得如此落魄,我心中感到亡魂丧魄,无法忍受。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神魂颠倒(形容因惊恐或惊喜而失去理智),失魂落魄(形容因惊恐或悲伤而失去精神)。
  • 反义成语:精神焕发(形容精神状态良好,充满活力),镇定自若(形容心态平和,毫不慌张)。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灵魂与精神的概念占据重要地位。成语“亡魂丧魄”既反映了古人对心理状态的理解,也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痛苦和悲伤时的脆弱与无助。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描述心理创伤、悲剧时,能够引起共鸣。

情感与联想

“亡魂丧魄”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与同情。它让人联想到失去、悲痛和无助的情感状态,引发对人类脆弱性的深刻思考。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让表达更具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位亲人的去世,那时我确实感到亡魂丧魄,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这个成语帮助我表达了那段时间的心情,能够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的感受。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写失去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影淡淡映孤舟,亡魂丧魄伴风流。 往日欢笑皆已逝,唯有梦中泪千愁。”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t in despair”或“shattered spirit”,都可以形容因重大打击而感到无助和失落的状态。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情感内涵相似,反映了人类对痛苦和失去的共同体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亡魂丧魄”的学与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语言在表达情感时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的传达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来源:哥哥你宽肺腑,休间阻,我教他亡魂丧魄,认个贤。

来源:-- 《孤本元明杂居·打董达》第二折

亡魂丧魄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pò), 鬼部,共14画

1.形容拍击声。

1.(形声。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3.引申为人的形体。

4.月出月没的微光。

5.糟粕,酒滓。

1.——“落魄”的“魄”的又音。

读音(hún), 鬼部,共13画

1.(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

3.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读音(wáng,wú), 亠部,共3画

1.(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同本义。

3.死。

4.丢失;丧失。

5.灭亡。

6.外出;出门。

1.古同“无”。

2.没有。

3.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读音(sāng,sàng), 一部,共8画

1.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人的尸体、骨殖。

3.祸难。

4.服丧,持丧。

5.悲悼;伤悼。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死去。

4.灭亡;失败。

5.忘记,忘掉。

亡魂丧魄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