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抱着残缺不全的东西”,引申义为固守不完整的事物,不愿意放弃或追求更好的选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旧事物的执着,尤其是不愿意放弃那些已经不再适用或完美的东西。
成语来源:
“抱残守缺”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见于《庄子·秋水》一书,其中提到的“抱残”指的是抱着不完整的东西,强调一种执迷的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对过往事物的留恋和对新事物的拒绝,反映了人性中对舒适区的依赖。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抱残守缺”常用于描述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固执、不愿意改变。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些人的保守态度或对旧事物的执念。例如,在谈论一个人不愿意更新自己的技能时,可以说他在“抱残守缺”。在演讲中,尤其是在讨论社会变革时,也常提到这个成语,强调需要突破旧观念。
示例句子:
-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依然有人抱残守缺,不愿意接受新技术。
- 他对于过去的成就抱残守缺,导致了职业生涯的停滞不前。
- 这座古老的建筑虽然有历史价值,但抱残守缺的态度让它无法适应现代生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守旧如金”:意味着固守旧有的东西。
- “固步自封”:指不思进取,守住原有的地位。
反义成语:
- “与时俱进”:意味着适应时代变化,不断进步。
- “开拓创新”:强调大胆探索和创造新的事物。
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抱残守缺”偏重于固守不变,而“与时俱进”则强调变革和适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变化,抱残守缺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个人和社会的滞后。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提醒人们要积极适应变化,不要被过去束缚。
情感与联想:
“抱残守缺”这个成语常给人一种悲观和无奈的感觉,仿佛在告诫人们不要因执着于过去而失去前进的机会。它引发的情感反应是对人性的反思,特别是对改变的恐惧和对未知的抵触。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过于依赖曾经的工作方式,尽管新方法能提高效率。我意识到这样的抱残守缺让我在工作上逐渐落后。于是,我开始主动学*新技能,最终在职业发展上取得了突破。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以“变化”为主题的诗中,可以写道:
旧梦如烟随风散,
抱残守缺难自安。
新潮涌来多激情,
何必贪恋往昔寒。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clinging to the past”的表达,意指过分依恋过去的事物。虽然概念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抱残守缺”的学,我认识到固守旧事物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重要性。
来源:参见“保残守缺”。
引证:
《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其于乡党,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朝,与上大夫言,闇闇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入公门,鞠躬如也,趋进,翼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入太庙,每事问。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左传·宣公十五年》:“抱残守缺,不知变通。”
故事: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例句: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
抱残守缺成语接龙
抱残守缺字义分解
缺
1.(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2.短少;缺乏。
3.空隙;缺口。
4.亏缺。
5.缺陷。引申为遗憾。
残
1.(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同本义。
3.毁坏;破坏。
4.凋谢。
5.凶恶;狠毒。
6.残缺,残废。
抱
1.(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同本义。
3.捧着。
4.环绕。
5.怀藏,心里存有。
6.保护,爱护。
守
1.(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同本义。
3.节操;操守。
4.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5.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6.遵守;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