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敲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唾壶敲缺”字面意思是指用唾液滴落在壶上,或用东西敲打壶体使其破损。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事情由于不注意或不小心而导致的损失或失误,常用于比喻由于小事情的疏忽而造成较大的麻烦或损害。
成语来源
“唾壶敲缺”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作品中。具体的出处较难追溯,但可以推测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有关。在古代,文人常常使用的墨壶、笔筒等文具,若因不小心被损坏,不仅会造成实际的损失,还会影响到文人的创作情绪和环境,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描述人物因小失大,或因细节处理不当而影响整体成果的情节。
- 日常对话:朋友之间提到某人因小事而闹出大笑话时的调侃。
- 演讲:用来警示听众在工作或生活中对细节的重视,避免因小失大。
示例句子
- 在这次项目中,我们由于对时间安排的不重视,最终导致了唾壶敲缺的结果,损失了重要客户。
- 他平时对待工作马虎,常常唾壶敲缺,这次终于被上司警告了。
- 这场比赛本来可以获胜,但因为队员们在训练时的疏忽,最终唾壶敲缺,失去了机会。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小失大益”:形容因小的损失而获得大的利益,反向强调小事的重要性。
- “因小失大”:直接与“唾壶敲缺”意思相近,强调小事的疏忽可能导致大的损失。
-
反义成语:
- “完美无缺”:形容没有任何缺点或瑕疵,与“唾壶敲缺”所强调的失误形成对比。
- “事半功倍”:形容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果,也与因小失大的情况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细节和谨慎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失误的警惕。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关注变得更加重要,提醒人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要忽视细节。
情感与联想
“唾壶敲缺”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警醒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避免的失误,以及对细节的重视。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谨慎行事,以免因小失大。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因为没有仔细检查资料而导致了一个重要报告的错误,最终被上级指出,感到非常懊悔。此后,我开始更加注重细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尽善尽美,避免“唾壶敲缺”的情况再次发生。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一个年轻的画家因为过于注重画面的细节,结果在展览前夕因一笔不慎而毁掉了整幅作品。这个故事可以用“唾壶敲缺”来形容他对细节的过度追求反而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比喻。例如,英语中的“penny wise, pound foolish”形容因小失大,强调在小事上省钱而在大事上浪费的概念。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近。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唾壶敲缺”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关注细节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注意细节,避免因小失大。
来源: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祯》:“士祯以诗名,独主神韵之说。尝与门人论诗,谓:‘诗之为道,如草木之花,逢时而开,无所系著。’又谓:‘诗有天机,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其论诗宗旨如此。”
《宋史·文苑传六·贺铸》:“铸貌奇丑,俗谓之‘贺鬼头’。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指痕隐起如苔石。尤好《庄》《老》及《素问》《本草》,皆究其指归。”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尝作《唾壶赋》,以寄其志。”
《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忧国忧民,面对当前的局势总是十分感慨。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都给敲破了
例句:清·吴愧庵《营中送春》:“一半春光缧绁过,~待如何。”
唾壶敲缺成语接龙
唾壶敲缺字义分解
缺
1.(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2.短少;缺乏。
3.空隙;缺口。
4.亏缺。
5.缺陷。引申为遗憾。
敲
1.(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2.同本义。
3.短杖式的刑具。
壶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2.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3.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4.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5.瓠瓜,也叫葫芦。
唾
1.(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2.吐唾沫。
3.拖长。表示鄙弃不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