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拔山的意思
基本定义:
“扛鼎拔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扛起鼎,拔起山”。其中,“扛鼎”指的是用肩膀扛起重物(鼎),而“拔山”则意指将山拔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极大的力量和勇气,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非凡的能力和毅力,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
成语来源:
成语“扛鼎拔山”源于古代的传说和文学作品,特别在**文化中,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表示力量与担当。此成语可能与历史上那些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有关,虽然确切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传达了对勇气和力量的推崇。
使用场景:
“扛鼎拔山”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 文学作品:描写英雄人物的壮举或伟大成就。
- 日常对话:夸奖某人的能力或勇气,如在工作中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 演讲:激励人心,鼓舞士气,鼓励大家迎接挑战。
示例句子:
- 他在这次项目中表现得如此出色,真是扛鼎拔山,让我们都感到自愧不如。
- 面对如此艰难的挑战,她展现出扛鼎拔山的决心,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
- 在国家危难之时,勇士们如同扛鼎拔山般,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战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力挽狂澜:形容在危急时刻能够扭转局势,显示出非凡的能力。
- 一肩挑起:指独自承担重大责任或任务。
- 反义成语:
-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困难时,毫无办法,无法应对。
- 无能为力:指能力不足,无法做任何事情。
文化与社会背景:
“扛鼎拔山”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对英雄气概和担当精神的崇尚。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壮举,也与现代社会中的拼搏精神相契合。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人们依然需要这种勇气和力量。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力量感和鼓舞人心的情绪,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奋斗者。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无畏,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面临一个工作项目的巨大压力,但我通过努力和团队的协作,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扛鼎拔山”的含义,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主角是一位年轻的村民,他为了拯救村庄,决定挑战险恶的山脉,以“扛鼎拔山”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找到能够拯救村庄的资源,成为村民心中的英雄。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carry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on one's shoulders”,意指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勇气和责任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扛鼎拔山”的学,我对其所蕴含的力量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更加勇敢地迎接困难,努力追求目标。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引证:
《晋书·王敦传》:“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将相岳牧皆出其门。将谋篡逆,敦将举兵内向,帝遣使谕止之,敦不从,遂抗表起兵。”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常恐填沟壑,愿陛下念臣扛鼎拔山之力,赐臣骸骨。’”
《汉书·项籍传》:“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例句:有~之勇,经文纬武之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扛鼎拔山成语接龙
扛鼎拔山字义分解
鼎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3.显赫,盛大。
4.变革。
拔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
扛
1.用两手举重物。
2.横架。
3.顶撞;抬杠。
1.(形声。从手,工声。(gāng)本义:两手对举以托重物)。
2.用肩部携带。
3.用言语顶撞。
山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3.形状像山的东西。
4.特指“五岳”。
5.指酒肆的楼上。
6.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