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诸空言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托诸空言”字面意思是“把事情寄托于空洞的言语”,指的是空谈、虚无的言辞,没有实际内容或根据。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某些人的言论缺乏实质性内容,不能落实为真实的行动或结果。
成语来源
“托诸空言”出自《庄子·外物》。在这部经典中,“空言”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的言辞,此成语由此传承下来,成为一种批评空谈、不切实际的言辞的表达方式。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会说而不做的角色,如某些官员或策士。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些人的言论时,可以用来形容他们的承诺或观点缺乏实际内容。
- 演讲:在辩论或演讲中,批评对方的论点时可以引用此成语,表明其论述的空洞性。
示例句子
- 他每次都只会托诸空言,根本没有实际的行动来支持他的承诺。
- 在这次会议上,很多发言者只是托诸空言,真正能落实的方案却寥寥无几。
- 政府的许多政策听起来不错,但如果只是托诸空言,最终也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空谈半句、虚无缥缈、纸上谈兵。它们都指责言论或计划缺乏实际的可行性。
- 反义成语: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两者强调的是言论与实际行动之间的一致性和实在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言行一致,认为言语应当与行动相辅相成。成语“托诸空言”的使用反映了对空谈的批判,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这种批评变得尤为重要,提醒人们关注实际成果而非空洞承诺。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对虚假承诺的失望和对实际行动的渴求。它在表达不满时常带有一种讽刺的情感,让人意识到言辞的力量和空谈的危害。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总是提出许多想法,但从未落实。于是,我在团队会议上提到“托诸空言”,希望大家能关注实际的执行,而不是停留在讨论层面。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浮云随风逝,
托诸空言难自持。
实则行动方为道,
言行合一自当知。
这首诗表达了对空谈的不屑与对实际行动的推崇。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empty talk”或“talk is cheap”可以与“托诸空言”相对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言辞的空洞,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实质性交流的共同期待。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托诸空言”的学,我认识到在沟通中,言辞的力量与实际行动同样重要。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应注重内容的真实和可行性,这在我的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来源: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来源:-- 清·朱珪《序》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 这里强调言辞应发自内心,暗示不应仅托诸空言,而应有真诚的内涵。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庄子在这里用水的深度比喻言辞的深度,暗示言辞应有实质内容,不应仅托诸空言。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孔子在这里强调不应仅凭言辞来评价一个人,暗示言辞不应仅托诸空言。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 刘勰在这里讨论文学创作的用心,暗示文学创作不应仅托诸空言,而应有实质内容。
《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 司马迁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只是整理历史资料,而非创作,暗含托诸空言之意。
托诸空言成语接龙
托诸空言字义分解
诸
1.(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2.众;各。
3.又。
4.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5.作定语,相当于“其”。
6.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空
1.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2.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3.广阔;空旷。
4.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5.空间;天空。
6.佛教语。
1.(形声。从穴,工声。本义:孔,窟窿)。
2.同本义
3.口,嘴巴。
1.使之困穷。
2.腾让出来。
3.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托
1.推。同“拓”。
2.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3.(形声。左形,右声。本字是“乇”(zhé),小篆字形,象形。象初生的嫩芽,“一”表地面,枝叶有根,有所寄托。后加“手”作“托”。汉字简化后,“托”又兼代“託”字。本义:寄托)。
4.同本义。
5.交付委托。
6.假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