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ěiròudāngèzhī

委肉当饿虎之蹊

拼音wěiròudāngèzhī

繁体委肉當餓虎之蹊

委肉当饿虎之蹊的意思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来源: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来源:-- 《史记·刺客列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或曰:‘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意指采取危险行动必将导致灾难。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意指冒险行事必将自取灭亡

《汉书·贾谊传》:“贾谊上疏陈政事,曰:‘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意指采取危险策略必将招致严重后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意指冒险行为必然导致不可挽回的灾难。

《战国策·赵策三》:“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意指将肉放在饥饿的老虎出没的路上,必然招致灾难。

委肉当饿虎之蹊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饿

饿

读音(è), 饣部,共10画

1.(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2.同本义 。与“饱”相对。

3.使受饿;感到饥饿。

读音(qī,xī), 足部,共17画

1.奇怪,可疑

1.(形声。从足,奚声。本作徯。本义:等待)。

2.小路。亦泛指路。

3.践踏。

读音(hǔ), 虍部,共8画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读音(ròu), 肉部,共6画

1.(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3.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4.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5.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6.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读音(dāng,dàng), 彐部,共6画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读音(wěi,wēi), 女部,共8画

1.曲,委曲。

1.(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2.同本义。

3.委托。

4.丢弃,抛弃。

5.推卸;推诿。

6.安,安于。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