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来源: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来源:-- 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
引证:
《淮南子·说山训》:“姜太公钓于渭滨,文王得之,以为师。”
《吕氏春秋·贵因》:“姜太公钓于渭滨,文王见而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臣渔者也。’文王曰:‘子之渔何如?’对曰:‘臣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封神演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故事:商纣王残暴统治,百姓十分痛苦。姜尚退隐在渭河边,经常河边钓鱼,他钓鱼的方式很特别,钓杆很短,钓线只有三尺长,钓钩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人们讥笑他,他说“愿者上钩”。后来姬昌前来请他出山辅佐他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例句: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普通说‘~’便是此意。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语接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字义分解
鱼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3.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4.两眼白色的马。
5.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6.“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钩
1.(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gōu),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2.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3.镰刀。
4.中国古代兵器名,似剑而曲。
5.汉字的一种笔画名 。
6.钩取;钩住。
钓
1.(形声。从金,勺声。本义:以钩饵取鱼)。
2.同本义。
3.引申为诱取。
者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愿
1.(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2.大头。
3.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4.心愿;愿望。
5.情愿。
6.希望。
姜
1.(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
2.同本义。
3.
4.生姜。
5.一种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Zingiber officinate),作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亦入药。
6.姓。
太
1.(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3.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4.大的,广大的。
5.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6.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公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同本义。
3.共,共同。
4.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5.朝廷;国家。
6.君王。
上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同本义。
3.上天;天帝。
4.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君主;皇帝。
6.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1.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表示某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