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不肃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威仪不肃”字面意思是指威严和仪表不庄重。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态度或外在表现缺乏应有的威严,给人以轻浮、不严肃的印象。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某种行为或态度不够端庄、严肃。
成语来源
“威仪不肃”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古代社会对威严和礼节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官场和士人的生活中,威仪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地位和他人的看法。该成语的具体出处可能不如一些著名成语那样明确,但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礼仪和威严的重视。
使用场景
“威仪不肃”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古典小说或现代文学中,描述人物性格时常用到这个成语。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人行为举止时,可以用来形容其不够严肃。
- 演讲:在正式场合,讲者可能会提到某些人或事表现出的“威仪不肃”,以强调对规范和礼节的重视。
示例句子
- 在会议上,他的言谈举止显得威仪不肃,让人对他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
- 古代君主若威仪不肃,往往会导致民心的动荡。
- 教师在课堂上威仪不肃,无法管理好学生的纪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不拘小节:指不重视细节,可能导致不严谨的态度。
- 轻浮草率:形容人的态度轻率,不严肃。
-
反义成语:
- 威风凛凛:形容威严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慑感。
- 庄重其事:强调在做事时要严肃认真,有礼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威严和仪表常常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道德修养相关。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威仪的体现都是对他人和自身的尊重。现代社会仍然强调职场和社交中的规范,虽然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威仪不肃的概念依然适用。
情感与联想
“威仪不肃”给人一种不严谨、不成熟的印象,可能引发对责任感和专业性的反思。在表达时,如果用到这个成语,往往会引发对一个人或事的负面联想。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客户面前表现得非常随意,导致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在那次会议后,我和团队讨论了“威仪不肃”这个问题,决定在与客户沟通时更加注重专业形象。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威仪不肃”:
苍松傲立风中立,
威仪不肃任飘摇。
山河壮丽皆不惧,
但求心中有豪情。
这表达了尽管外在环境不严肃,内心的豪情壮志依然坚定。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威仪不肃”的成语,但可以用“lack of decorum”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缺乏礼节或得体的行为。不同文化对待威仪的态度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对礼仪的重视在许多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威仪不肃”的学,我意识到威严和仪表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的意义将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正式场合的语言使用,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来源: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来源:--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之为人,威仪不肃,而能以诈力取荆州。”
《后汉书·袁绍传》:“绍之为人,威仪不肃,而能以诈力取河北。”
《汉书·王莽传》:“莽之为人,威仪不肃,而能以诈力取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舜之治天下也,威仪不肃,而民自化。”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威仪不肃,民无则焉。”
例句:是时后主怠于国政,耽荒酒色,~,驰骋无度,大发徭役,盛修宫室,后二岁而亡。
威仪不肃成语接龙
威仪不肃字义分解
威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仪
1.(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同本义。
3.法度;礼法。
4.典范;表率。
5.礼仪。仪式;礼节。
6.仪仗。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