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耳俗目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庸耳俗目”由“庸”、“耳”、“俗”、“目”四个字组成。其中,“庸”指平常、普通;“耳”与“目”分别指耳朵和眼睛;“俗”则指世俗、普通的事物。整体上,“庸耳俗目”用来形容人的耳朵和眼睛只听到、看到一些平常、普通的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审美能力。引申义是指人缺乏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优秀的事物无法识别或欣赏。
成语来源
“庸耳俗目”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在诗中,白居易描述了与琵琶女的对话,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欣赏的普遍态度。成语的形成与其文学背景密不可分,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和审美的思考。
使用场景
“庸耳俗目”可以在多种情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用来评价某些角色或人物的艺术修养,或者对比高雅与低俗的审美。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音乐、电影等时,用以形容对某些作品的平庸评价。
- 演讲:在文化推广或艺术教育的场合,可以用来强调提高公众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他的绘画作品虽然技巧娴熟,但在庸耳俗目的观众看来,却显得毫无特色。
- 在庸耳俗目的社会中,真正的艺术往往被埋没。
- 她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使她不再是一个庸耳俗目的听众。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见识浅***:形容人见识不广,缺乏深刻的理解。
- 目光短浅:形容人视野狭窄,无法看到更远的事物。
-
反义成语:
- 耳聪目明:形容人耳聪目明,观察力和理解力都很强。
- 高瞻远瞩:形容人目光远大,能够看到长远的目标。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审美能力被视为重要的修养之一。庸耳俗目的现象常常在社会中蔓延,特别是在快速消费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该成语提醒人们重视艺术和文化的深度,鼓励大众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情感与联想
“庸耳俗目”给人的情感反应是对平庸的无奈和对高雅的向往。这一成语引发了我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那些值得欣赏的美好事物。
个人应用
在一次音乐会中,我发现许多人对表演者的技艺反应平平,似乎并未真正理解和欣赏音乐的魅力。我想到了“庸耳俗目”,并在事后与朋友讨论了如何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庸耳俗目”:
庸耳俗目难识音,
佳人琵琶若流水。
曲中有情何所寄,
唯有心声共月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与“commonplace”或“mediocre”相对照,这些词汇同样表达对平庸事物的评价。然而,成语“庸耳俗目”强调了感知与审美能力的缺失,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庸耳俗目”的全面分析,我深刻体会到审美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艺术和美的敏感度的重要性。
来源: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来源:--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
庸耳俗目成语接龙
庸耳俗目字义分解
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庸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俗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