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bàoguó

以身报国

拼音shēngbàoguó

繁体以身報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国捐躯"

近义词舍生取义以身殉国

反义词苟且偷生

以身报国的意思

基本定义

“以身报国”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报效国家”,即指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基本含义强调忠诚、奉献与牺牲精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为国家奋斗或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

成语来源

“以身报国”源自于古代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崇尚,特别是在战争和动乱时期。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以身殉国,如屈原、岳飞等,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这一成语的典型代表。成语反映了文化中对忠臣烈士的敬仰。

使用场景

“以身报国”常在以下几种场景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提到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景。
  2. 演讲:在爱国主义主题的演讲中,常用以激励人们为国家奉献。
  3. 日常对话:在谈论历史人物或现代英雄时,可以用来形容他们的奉献精神。

示例句子

  1. 在那场战争中,许多英勇的士兵以身报国,为了保卫家园他们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
  2. 他常常提到自己的祖父,一个以身报国的英雄,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
  3. 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身报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强调道德义务。
    • 为国捐躯:指为了国家而牺牲生命,侧重于牺牲的结果。
  • 反义成语

    • 见利忘义:指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抛弃道义,与“以身报国”的精神相对立。
    • 贪生怕死:形容对生命的过度珍惜,缺乏奉献精神。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献身精神被高度推崇,“以身报国”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利益而努力的人,如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和捐款救灾的普通市民。

情感与联想

“以身报国”常带给人们的情感反应是敬仰和感动。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情感联想也影响了我的思维,促使我在面对挑战时,思考个人的责任与贡献。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志愿者活动,为灾区捐款和提供帮助。在那次经历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以身报国”的精神,虽然没有直接的牺牲,但我觉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一种奉献。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江山如画美难描,
英雄血染报国桥。
愿以赤诚心相报,
不负苍生与春朝。

这首诗通过描绘英雄的牺牲和奉献,体现了“以身报国”的主题。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acrifice for one's country”,强调为国家牺牲的精神。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述不同,但“为国家奉献”的主题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以身报国”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责任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考中更加关注社会价值和历史传承。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于为正义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来源:-- 《魏书·辛雄传》

引证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汉书·苏武传》:“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例句不幸吾计不成,反中敌计,我二人惟有~的了。

以身报国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ēn), 身部,共7画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读音(bào), 扌部,共7画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读音(guó), 囗部,共8画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以身报国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