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yu

以德报德

拼音bàoyu

繁体以德報德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知恩图报"

近义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

反义词恩将仇报

以德报德的意思

基本定义:

“以德报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道德回报道德”。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于他人的善行和好意,应以同样的善行和好意来回报,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成语来源:

“以德报德”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一句强调了以道德的方式来回报他人的善行,而非以怨恨或恶行回应怨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日常对话、演讲以及文学作品中。例如在朋友相处时,若有人帮了你,你可以说:“我一定会以德报德,回报他的帮助。”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以善良的方式对待他人。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提倡以德报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 他对我的帮助让我感受到温暖,我一定要以德报德,帮助他渡过难关。
  3. 虽然遭遇了不公,但我仍然选择以德报德,坚信善良终会得到回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以善报善:同样用善良的行为回报他人的善行。
  • 以德报怨:以道德的方式来回应怨恨。

反义成语

  • 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手段还击对方,强调报复。
  • 以德报怨:用道德的方式回应怨恨,但与“以德报德”不同,后者强调的是回报善行。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善行和德行的回报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现代社会中,尽管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但“以德报德”的观念依然适用,它鼓励人们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道德底线,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情感与联想:

“以德报德”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联想到友善、信任和感恩。它鼓励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保持善良的态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在我困难时给予了我帮助,我深感感激,决定不只用言语感谢,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解决他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正是“以德报德”的体现。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以德报德”:

月明点滴心中情,
以德报德情更深。
善行如水流不息,
人间何必素衣轻。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与“以德报德”相似的表达是“an eye for an eye”,强调的是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然而,现代西方也越来越推崇宽恕和同情,这与“以德报德”的精神相吻合。

反思与总结:

“以德报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在语言学*中提醒我们关注言语背后的道德价值,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善良与道德的重要性。

来源: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来源:-- 《论语·宪问》

引证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吾闻之,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汉书·王莽传上》:“莽曰:‘吾闻之,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吾闻之,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子曰:‘以德报德,民有所劝;以怨报怨,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例句九公才说恐女儿国将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们就去救你出来,也算“~”了。

以德报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ào), 扌部,共7画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读音(dé), 彳部,共15画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3.感激。

4.取得,获得。

5.道德,品行。

6.恩惠;恩德。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以德报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