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bàoyuàn

以直报怨

拼音zhíbàoyuàn

繁体以直報怨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对人的态度"

近义词以礼相待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

反义词忘恩负义以眼还眼以怨报德

以直报怨的意思

基本定义

“以直报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正直的态度来回应怨恨。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别人对自己的恶意或怨恨以正直、坦诚的态度回应,而不是以恶意回击。这一成语强调了以善待恶,以直面怨恨的处世哲学。

成语来源

“以直报怨”出自《史记》,其中有描述这种处世态度的故事。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的道德观念,特别是对于宽容和仁爱的推崇。它提倡在面对攻击或不公时,依然保持内心的正直与善良,而不是以怨报怨,以此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以直报怨”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格,如在古代小说或现代文学中,主人公面对恶劣对待时的选择。在日常对话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劝导他人保持正直,尤其在面对冲突或矛盾时。在演讲中,引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说服力,强调宽容与理智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尽管他受到误解,但他依然选择以直报怨,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
  2. 在工作中,面对同事的不满,我们应该以直报怨,努力改善自己的表现,而不是抱怨。
  3. 她常常告诉孩子们,以直报怨是人生的智慧,宽容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以德报怨:用道德和善良来回报怨恨,强调仁德的重要性。
  • 以善报恶:用善良的方式回应恶行,侧重于积极的反应。

反义成语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强调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对方的恶行,反映一种复仇心理。
  • 报仇雪恨:强调进行报复,表现出强烈的怨恨情绪。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以直报怨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常被视为个人修养的标志。现代社会中,虽然竞争激烈,但这一成语的价值仍然存在。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不被外界的负面情绪所左右。

情感与联想

“以直报怨”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宽容、理智与道德勇气。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困难时刻保持信念,反映出一种坚定的内心力量。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对我表现出敌意。在最初的愤怒之后,我决定以直报怨,主动与他沟通,试图理解他的立场。最终,我们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成语的智慧。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善意和理解去化解敌人的仇恨,最终感动了对方,形成了奇妙的友谊。这个故事可以用“以直报怨”的精神来作为主题,强调宽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turning the other cheek”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强调以宽容对待敌意的态度。这种思想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相似的表现,反映了人类对正义与宽恕的普遍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以直报怨”的学*,我意识到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鼓励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正直与善良。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处理冲突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来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来源:-- 《论语·宪问》

引证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奈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有司奏闻,诏书褒异,赐谷千斛,辟司徒府,州郡礼命,皆不就。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委以州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初,祥遭父丧,继母朱氏并日而食。祥除丧,率皆如初。朱公在西,祥在东,朱公薨,祥往奔丧,哭于墓侧,哀感路人。及朱氏卒,祥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及览亦有至性,年数岁,朱氏遇览无道,览辄流涕抱持。朱氏卒,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及祥、览并贵,朱氏子以田宅金钱私赂二千石,二千石不受,乃更以他事中伤之。祥、览终不以私废公。览后为司隶校尉,纠劾豪右,京师震悚。时人以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后汉书·马援传》:“援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孟冀曰:‘善。’援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冀曰:‘审如是,则布衣之士,无介然之累矣。’援曰:‘吾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史记·游侠列传》:“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子曰:‘以直报怨,不亦可乎?’”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句这叫做~,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í), 目部,共8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同本义。

3.又。

4.又。

5.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6.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读音(bào), 扌部,共7画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读音(yuàn), 心部,共9画

1.(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同本义。

3.责怪;埋怨。

4.又。

5.讥讽。

6.哀怨。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以直报怨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