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殉职的意思
基本定义
“以身殉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自己的身体殉求职务”。它通常指为了一种理想、职责或信念而献身,甚至牺牲生命。基本含义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成语来源
“以身殉职”的成语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可以视为对古代士人和忠臣理想的总结。在古代,许多忠臣为国家和君主献身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因此该成语反映了忠诚与奉献的价值观。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工作、事业或职责上表现出极高奉献精神的情境,通常在文学作品、演讲、新闻报道中使用。例如,在描述某位英雄或烈士为保护国家而献身的事迹时,常常会提到“以身殉职”。
示例句子
- 他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身殉职,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
- 古往今来,很多忠臣都以身殉职,彰显了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 在这场灾难中,许多救援人员以身殉职,展现了人类的伟大精神。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殉职”:专指为职务牺牲生命,义同“以身殉职”。
- “舍生取义”:意为舍弃生命去追求正义,与“以身殉职”含义相近。
-
反义成语:
- “见风使舵”:形容人随波逐流,缺乏原则,与“以身殉职”的坚定信念相对立。
- “苟且偷生”:意为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与牺牲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忠诚和牺牲精神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尤其在历史上,许多忠臣的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道德楷模。在现代社会,虽然该成语的使用依然存在,但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可能不再如古代那般受到普遍崇敬。
情感与联想
“以身殉职”这个成语通常带给人一种崇高的情感反应,体现了对奉献精神的敬意。它可能引发对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的联想,使人思考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个人应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看到许多志愿者为了帮助他人,无私奉献,深受感动。这让我联想到“以身殉职”,并激励我在未来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
创造性使用
在写作中,我可以尝试将“以身殉职”融入一首诗:
在风雨中,他挺身而出,
以身殉职,心中无惧。
那一刻,信念如火,
燃烧不灭,照亮前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sacrifice oneself for a cause”,强调为事业或信念献身的精神。虽然在不同文化中都有这种勇于牺牲的价值观,但具体表现和社会认同度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以身殉职”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忠诚与奉献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身的责任感和理想追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和勇于牺牲是多么重要。
来源: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来源:-- 《孟子·尽心上》
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以身殉职,清风峻节,为世所重。”
《宋史·岳飞传》:“飞以身殉职,忠义之节,昭然日月。”
《后汉书·杨震传》:“震以身殉职,天下莫不痛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曰:‘以身殉职,忠也。’”
例句:(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
以身殉职成语接龙
以身殉职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职
1.(形声。从耳,只(戠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同本义。
3.主管;任职。
4.尽职;称职。
5.职务;职业;职责。
6.职位;执行事务所。
殉
1.(形声。从歹(本作歺),旬声。歺(è),剔过肉剩下的骨头,常与“死亡”有关。本义:殉葬;以人从葬)。
2.同本义。
3.献身或丧生。
4.贪,追求。
5.随;跟从。
6.从葬的人。
以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