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言怒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疾言怒色”由四个字组成:疾、言、怒、色。字面意思是用急促的语言和愤怒的表情来表达情感。基本含义是指以激烈的言辞和愤怒的态度来指责或批评他人,通常用于表达强烈的不满或愤怒。
成语来源
“疾言怒色”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在与人交往中,要注意言辞和表情的适度。虽然成语的确切出处不易追溯,但其体现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是常见的,对待他人时的态度和情感表达在儒家思想中尤为重要。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在愤怒时的状态,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日常对话:在谈论某人因事情不满而发怒时,可以用来形容其情绪。
- 演讲:在批评某种现象或行为时,可以使用该成语强调自己的强烈态度。
示例句子
- 他在会上疾言怒色地批评了公司的决策,令人印象深刻。
-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她忍不住疾言怒色,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 在讨论中,他的疾言怒色使得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气愤得几乎要让帽子都飞了起来。
- 声色俱厉:形容说话声音和表情都很严厉。
-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表情愉悦,完全相反于“疾言怒色”。
- 温文尔雅:形容人言辞温和,举止文雅,强调一种优雅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情绪的表达往往受到重视。虽然愤怒和激烈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适度表达情绪是个重要的课题。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但“疾言怒色”仍然在特定情况下如抗议、辩论中得到应用。
情感与联想
“疾言怒色”常带给人们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情感体验。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不公时的愤怒与无奈,也让我思考在表达情感时如何把握分寸,避免过于激烈而失去理智。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因对某个决策感到强烈不满,我不自觉地采用了“疾言怒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也造成了气氛的紧张。此后我意识到,适度表达情感更能促进沟通。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到一个角色在面对不公的社会现象时,站在街头疾言怒色地发表演讲,激起了周围人们的共鸣,最终引发了一场社会**。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fuming with rage”或“speaking in a heated manner”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状态,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其含义和用法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疾言怒色”的深入学*,我认识到情感表达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愤怒或不满时,既要真诚,又要注意方式,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同时,它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使我在不同场合中更能灵活运用。
来源: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来源:-- 清·戴名世《张验封传》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性刚直,疾言怒色,不以私害公。”
《明史·海瑞传》:“瑞性刚直,疾言怒色,不以私害公。”
《宋史·吕蒙正传》:“蒙正性刚直,疾言怒色,不以私害公。”
《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虽疾言怒色,未尝形于颜色。”
《后汉书·陈蕃传》:“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疾言怒色。”
疾言怒色成语接龙
疾言怒色字义分解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色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疾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轻微的叫疾。
3.泛指病。
4.疫疠;发生疫疠。
5.痛苦;忧患。
6.缺点,毛病,瑕疵。
怒
1.(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同本义。
3.又。
4.谴责。
5.奋起;奋发。
6.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