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疾声厉色

拼音shēng

繁体疾聲厲色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很严厉"

近义词疾言怒色疾言厉色

疾声厉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疾声厉色”由“疾声”和“厉色”两个部分组成。“疾声”指的是声音急促、响亮;“厉色”则是面色严厉,带有威严和不容置疑的态度。综合来看,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用急促的声音和严厉的表情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态度,通常用于批评、警告或责备。

成语来源

“疾声厉色”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描述李斯在面对秦始皇时,因其严厉的态度和急促的言辞而产生的影响。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威严和快速反应的重视,常用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的严肃态度。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的性格或情境的紧迫感。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形容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或学生的严厉教导。
  • 演讲:在演讲中,可能用于强调某个重要的警告或建议。

示例句子

  1. 老师看到学生们不认真听课,疾声厉色地批评他们。
  2. 在紧急情况下,领导疾声厉色地发出指示,要求大家立即行动。
  3. 小孩犯了错,父母疾声厉色,告诫他要吸取教训。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怒声厉色”:强调愤怒时的严厉态度,情感更为强烈。
    • “声色俱厉”:同样指声音和表情都显得严厉,但不如“疾声厉色”强调急促的感觉。
  •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指态度温和,面带微笑,与“疾声厉色”形成鲜明对比。
    • “温文尔雅”:形容人的举止文雅,态度温和,正好与“疾声厉色”的严厉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权威和严肃的态度常常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尤其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常常通过“疾声厉色”来传达重要的信息。这种方式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接受,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更多人倾向于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

情感与联想

“疾声厉色”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紧迫感和威严感。这种情感让我联想到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认真态度。同时,使用这个成语时也可能传达出一种压力和紧张感。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因为进度缓慢而感到紧张,于是我在会议上“疾声厉色”地要求大家加快进度。虽然当时的严厉态度促进了工作效率,但也让我反思是否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疾声厉色”:

风急云飞夜色深,疾声厉色警梦沉。
星河点滴皆可见,何必怒吼入耳闻。

这首诗通过描绘紧急的夜晚,暗示在危机时刻的声音与表情。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stern voice and fierce expressi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种表现通常与权威、控制和严肃的情感相联系,而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种态度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鼓励开放和温和的对话。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疾声厉色”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有了更为精准的选择。它提醒我在沟通中平衡严厉与温和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来源: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来源:-- 《后汉书·刘宽传》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疾声厉色,以责其子。”

《后汉书·袁绍传》:“绍疾声厉色,以责其下。”

《汉书·王莽传》:“莽疾声厉色,以责群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疾声厉色,曰:‘吾与汝无怨,何为至此!’”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疾声厉色,以告于君。”

例句惟~,以违制相胁下。

疾声厉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è,shǎi), 色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读音(jí), 疒部,共10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轻微的叫疾。

3.泛指病。

4.疫疠;发生疫疠。

5.痛苦;忧患。

6.缺点,毛病,瑕疵。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读音(lì), 厂部,共5画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

疾声厉色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