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otóngzhī

好恶同之

拼音hàotóngzhī

繁体好惡同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喜好等"

反义词好恶殊方好恶乖方好恶不同

好恶同之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好恶同之”字面意思是对某事物的喜好和厌恶是一样的,表示对某事物没有特别的偏好或偏见。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某种事物持中立态度,不偏向任何一方。

成语来源

“好恶同之”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无莫,亦无所不至。’”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对待事物的态度,表现出一种中立和包容的智慧。成语的形成与孔子的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中庸与和谐的理念。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

  • 文学作品:在古代诗词中,可能用来表达对人世纷争的淡然态度。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些**时,可以用来表示自己对某事物没有特定的倾向。
  • 演讲:在讲述包容性或中立性的主题时,可以引用此成语来增强论点。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辩论中,我对双方的观点都持好恶同之的态度,认为都有其合理性。
  2. 对于这次合作,我希望我们能够好恶同之,以求共同利益。
  3. 在处理家庭事务时,父母总是好恶同之,尽量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无所偏颇、持平之论、持中态度,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事物的中立态度。
  • 反义成语:偏心偏爱、钟爱一生、偏袒一方,这些成语则表达了对某一方的强烈偏好。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和和谐的思想被高度重视。“好恶同之”反映了一种理性和宽容的价值观,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背景。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变得尤为重要。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平和、理智的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不受情绪左右,理性分析问题。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时。

个人应用

在我与朋友的争论中,曾经使用“好恶同之”来表达我对某个问题的中立态度,避免了不必要的争吵,促使朋友们更加理性地讨论问题。这样的做法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平衡和理智。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智者,他在村庄的纷争中,以“好恶同之”的态度调解村民的争执,最终促成了和谐共处的局面。例如: “智者微笑着说道:‘在这场争执中,何不好恶同之,听听彼此的声音,达到共识呢?’”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take a neutral stance”或“to remain impartial”,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在不同文化中,对中立态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被视为处事的智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好恶同之”的学,我认识到保持中立和理性的态度在沟通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情感管理,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让交流更为丰富和深刻。

来源: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来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引证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荀子·荣辱》:“好恶同之,是谓同德;好恶异之,是谓异德。”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颜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好恶同之,小人好恶异之。”

好恶同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è,wù,ě,wū), 心部,共10画

1.(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同本义。

3.泛指一般罪恶。

4.恶人;坏人。

5.丑陋。

6.坏;不好。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2.表示惊讶。

1.要呕吐的感觉

1.讨厌;憎恶。

2.嫉妒。

3.诽谤;中伤。

4.忌讳。

5.羞耻,羞愧。

读音(hǎo,hào), 女部,共6画

1.(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指女子貌美。

3.善,优良,良好。

4.交好;友爱。

5.完成;完毕。

6.便于;宜于。

1.喜好;喜爱。

读音(tóng,tòng), 口部,共6画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1.——见“胡同”hútòng。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好恶同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