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èquān

为恶不悛

拼音wéièquān

繁体爲惡不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死不悔改"

反义词改过自新

为恶不悛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为恶不悛”的字面意思是“做坏事而不悔改”。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做了坏事却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表现出顽固不化的态度。

成语来源

“为恶不悛”源自古代汉语,常见于儒家经典和古代文学中,主要用于描述那些明知故犯、不知悔改的人。其结构中的“为恶”表示做坏事,而“不悛”则表示不悔改。此成语在古代的法律和道德讨论中经常被提及,强调对不良行为的警示。

使用场景

“为恶不悛”常用于道德教育、法律讨论以及社交场合中,尤其是在批评某个人或群体的道德行为时。例如:

  •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反派角色的顽固和不悔改的态度。
  • 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屡次犯错却不思悔改的行为。

示例句子

  1. 尽管他多次被警告,仍然为恶不悛,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 社会对那些为恶不悛的行为会给予强烈的谴责和惩罚。
  3. 与其让他们为恶不悛,不如早早进行教育和引导。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不思悔改、顽固不化

    • “不思悔改”强调对错误的无动于衷。
    • “顽固不化”则更侧重于态度的固执。
  • 反义成语:知错能改、悔过自新

    • “知错能改”指的是意识到错误后愿意进行改正的态度。
    • “悔过自新”强调通过悔改而重新开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悔过自新被视为美德,而“为恶不悛”则被认为是对社会和道德的严重挑战。这一成语反映了对个体道德行为的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法律制度逐步健全,但“为恶不悛”的现象仍然存在,反映出社会对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关注。

情感与联想

“为恶不悛”这一成语常常会引发负面的情感反应,如愤怒、失望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对社会法规和道德标准置若罔闻的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教育的深思。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明知道自己的工作态度影响了团队的合作,却始终不愿意改变。每次讨论到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会用“为恶不悛”来形容他的态度,提醒彼此要保持警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为恶不悛”:

月照孤舟随波漂,
心中执念难自省。
为恶不悛终有报,
唯有悔改得新生。

这首小诗通过对比,表达了悔改与不悔改的命运。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为恶不悛”相似的表达可能是“stubbornly unrepentant”或“unrepentant sinner”。虽然这些表达在意思上与“为恶不悛”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对悔改的强调往往与教义密切相关,而在文化中,则更多地体现为社会道德和个人责任的结合。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为恶不悛”的分析,我深刻理解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以及悔改的必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同时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来源:贾后为恶不悛。

来源:--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人,为恶不悛,终致安史之乱。”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人,为恶不悛,终为曹操所灭。”

《汉书·王莽传》:“莽为人,为恶不悛,卒以亡国。”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为人,为恶不悛,终不免于死。”

《左传·宣公十五年》:“为恶不悛,必自毙。”

例句这个人~,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恶不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quān), 忄部,共10画

1.(形声。本义:停止)。

2.同本义。

3.悔改;改变。

读音(è,wù,ě,wū), 心部,共10画

1.(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同本义。

3.泛指一般罪恶。

4.恶人;坏人。

5.丑陋。

6.坏;不好。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2.表示惊讶。

1.要呕吐的感觉

1.讨厌;憎恶。

2.嫉妒。

3.诽谤;中伤。

4.忌讳。

5.羞耻,羞愧。

读音(wéi,wèi), 丶部,共4画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为恶不悛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