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的意思
疑似:既象又不象。不分明而想像的迹象,不能不仔细考察。指不被事物相似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来源:夫惑于似事者,而失于真士。此藜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来源:-- 《吕氏春秋·疑事》
引证:
《吕氏春秋·贵直论》:“疑则思问,问则思明,明则思行。”
《荀子·劝学》:“君子疑则不言,言则必信。”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子曰:‘疑则思问,问则思明。’”
《论语·子罕》:“子曰:‘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成语接龙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字义分解
迹
1.同本义。
2.留下的印子。
3.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4.功劳。
5.追踪;追寻。
疑
察
1.(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同本义。
3.明察,知晓。
4.调查;考察。
5.分辨。
6.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可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似
1.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1.(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2.同本义。
3.似乎。
4.给予,送给。
5.继承。
6.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