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而不察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习而不察”由“习”和“察”两个部分组成。“习”意为学习、练习,“察”意为观察、审视。字面意思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加以观察和思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掌握知识或技能时,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成语来源
“习而不察”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其中的“周”与“比”有着深刻的道理,表面上是说君子看问题全面,能兼顾各方;而小人则只关注某一方面,缺乏全面的视野。后来的“习而不察”便是引申出对学习知识的肤浅理解。
使用场景
“习而不察”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 文学作品:用以描绘人物的学习态度,突出其思维的局限。
- 日常对话:在朋友讨论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虽然学习了很多,但并未真正理解。
- 演讲:在职场或教育场合,可以作为警示,提醒人们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思考。
示例句子
- 虽然他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但我觉得他只是“习而不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
- 学习编程不仅要多练习,还要多思考,否则就会陷入“习而不察”的误区。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若只是“习而不察”,将难以适应新的挑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走马观花:形容粗略地观察,未能深入了解。
- 浅尝辄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深入,只是稍微尝试一下。
-
反义成语:
- 细致入微:形容观察或理解非常细致、深入。
- 深入浅出:形容讲解或表达时,能够深入而又通俗易懂。
文化与社会背景
“习而不察”反映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学习的重视,强调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进行思考和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获取信息但不加以思考,可能导致理解的误区和知识的片面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学习的焦虑感。现代社会中,很多人追求快速学习和获取知识,但往往忽视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有一次在读一篇复杂的学术论文时,只是简单浏览而未作深入思考,结果在讨论中对该主题的理解显得相当肤浅。之后我意识到,真正的理解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反思和消化。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主人公是个学霸,却因为过于依赖课本知识,最终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失利。他的老师告诉他:“你虽然习得了很多知识,但若是习而不察,终究无法在实际中运用。”这句话让他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学习而不思考”可以用“learning by rote”来表示,强调了仅仅通过死记硬背而不加以理解的学习方式。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内涵却有相似之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习而不察”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习与表达中,理解的深度至关重要。简单的知识积累无法替代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对于提升个人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来源:-- 战国·宋·孟轲《孟子》
引证: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习礼于郯,习乐于师襄。”
《韩非子·难三》:“习其术而不察其所以然。”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孟子·离娄上》:“习其事而不察其所以然。”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例句:盖其事既为世所通行,又为人之~者。
习而不察成语接龙
习而不察字义分解
而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察
1.(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同本义。
3.明察,知晓。
4.调查;考察。
5.分辨。
6.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习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