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élòushí

末学陋识

拼音xuélòushí

繁体末學陋識

末学陋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末学陋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末学”指的是学识浅*的学生,而“陋识”指的是狭隘和肤浅的见解。整体上,该成语表达了自谦的态度,表示自己学识有限,见解不深,通常用于谦虚地引入自己的观点。

成语来源

“末学陋识”这一成语起源于古代文人对自己学识的谦卑自称。具体来说,它常见于古代书信、文章的开头,文人常常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并为自己即将表述的观点或意见作自我贬低,以求对方谅解。虽然有自谦之意,但也反映了古人对学问的重视,认为应当谦虚谨慎。

使用场景

“末学陋识”常用于书信、演讲、学术讨论等场合,尤其在需要表达个人见解时,使用该成语能让说话者显得谦逊和礼貌。比如在一个学术会议上,研究者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可能会说:“末学陋识,恭请各位专家指正。”

示例句子

  1. 末学陋识,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准确性。
  2. 对于此事,末学陋识,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3. 在此,我作为末学陋识的普通一员,表达我对这一议题的看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自愧不如:表示自感不如他人,侧重于谦逊。
  • 委曲求全:为了适应某种情况而作出妥协,含有谦虚的意味。

反义成语:

  • 自以为是:表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与“末学陋识”中的谦虚态度相对立。
  • 妄自尊大:形容过于自信,自我膨胀,缺乏谦逊。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文人之间的交往中,自谦自贬的表达方式尤为常见。“末学陋识”体现了这一文化背景,强调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他人意见的开放态度。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依然适用,尤其在涉及学术、专业讨论时,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情感与联想

“末学陋识”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尊重与谦卑。它让人联想到一种谦逊的姿态,提醒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应持开放与谦虚的态度。这种表达方式有时也会让人感到一种压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使用“末学陋识”来表达我的观点,尤其是在与资深前辈讨论时。这种自谦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自己观点的强烈性,也能让对方更加乐于给予指导和建议。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末学陋识”:

末学陋识如清风,
吹散浮云见日明。
求教于君无所惧,
一言一语皆珍重。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末学陋识”的表达可以是“I am just a humble learner”或“I am no expert.” 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谦逊的态度,但在文化语境中,谦逊的表现形式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末学陋识”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种表达不仅仅是谦虚的自我描述,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时地使用自谦的方式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促进知识的分享。这一成语在不同场合中的灵活应用,展现了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来源: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来源:-- 汉·张衡《东都赋》

引证

《明史·文苑传序》:“末学浅识,妄议古人。”

《资治通鉴·唐纪》:“末学后进不知所从。”

《宋史·文苑传序》:“末学小生,多窃其说以为己有。”

《文心雕龙·序志》:“末学陋识,不足以窥天地之奥。”

《汉书·艺文志》:“末学肤受,不足以知圣人之意。”

例句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操觚窜定其间。

末学陋识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òu), 阝部,共8画

1.(形声。本义:狭窄,狭小)。

2.同本义。

3.简陋。

4.知识浅薄。

5.偏僻;边远。

6.粗劣。

读音(shí,zhì), 讠部,共7画

1.(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同本义。

3.认识。

4.赏识。

5.感觉;识别;辨别。

6.见识;知识。

1.旗帜

2.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3.标记。

4.加上标记

5.记住。

读音(mò), 木部,共5画

1.(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2.同本义。

3.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4.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

5.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6.末期;晚年。

读音(xué), 子部,共8画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末学陋识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