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事无补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于事无补”字面意思是“对于事情没有补救或帮助”。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措施或行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无法改变现状。
成语来源
“于事无补”出自《左传》,其中提到某些措施虽然看似可行,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事情本质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只做表面功夫而没有实质效果的无奈。
使用场景
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讨论某个问题时,可能会提到“于事无补”来表达某个提议或措施的无效性。例如,在工作会议上,某个方案被提出来时,团队成员可能会说:“这个方案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对于我们当前的困境来说,是于事无补的。”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此成语来描绘人物的无力和绝望。
示例句子
- 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所有的建议似乎都是于事无补。
- 他已经尽力了,但这些补救措施于事无补,问题依然存在。
- 你再怎么抱怨也于事无补,不如想想解决办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徒劳无功、无济于事。它们都表示做某事没有效果。
- 反义成语:迎刃而解、事半功倍,表示事情解决得很顺利,效果显著。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于事无补”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些无效的努力或措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面对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表面的努力往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种观念在职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都非常普遍。
情感与联想
“于事无补”带给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注意用词的选择,避免使用无效的修辞。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来推动进度,但都觉得“于事无补”。最终,我们决定重新审视问题的根本原因,调整策略,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融入成语:
月明点滴窗前影,
烦忧萦绕心头轻。
策马奔腾寻路去,
于事无补只叹声。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烦恼的无奈,和对解决方法无效的感慨。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of no avail”或“of no use”可以与“于事无补”相对应。它们在语义上相似,均表示某种努力或行为没有效果。在不同文化中,表达无效的努力时常伴随着对问题的深思熟虑,体现出人们对解决方案的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于事无补”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思考方式。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更加精准地传达意图,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的努力。
来源:七姑奶奶深怕言语碰僵,不但于事无补,反倒伤了和气,所以特为先打招呼。
来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引证:
《宋史·岳飞传》:“计于事无补,不如早图。”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议于事无补,徒增纷扰。”
《后汉书·袁绍传》:“谋于事无补,反为所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于事无补,不如不言。”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于事无补,徒自劳苦。”
例句: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
于事无补成语接龙
于事无补字义分解
补
1.(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同本义。
3.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4.补充。
5.弥补。
6.济助。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于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事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