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萃出群的意思
基本定义:
“拔萃出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群体中拔出,突出出来”。它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超越了周围的人,具有卓越的才能或品质。
成语来源:
“拔萃出群”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其中提到“拔萃出群”意指在众多的英才中脱颖而出。这个成语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优秀性,体现了古人对人才的重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如:
- 文学作品:描写某个英雄人物或优秀人才。
- 日常对话:在谈论某个人的才能或表现时,可以说“他在这次比赛中真是拔萃出群”。
- 演讲:在表彰优秀员工或学生时,引用“拔萃出群”来赞美他们的成就。
示例句子:
- 在这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她的项目表现得尤为出色,真是拔萃出群。
- 这位画家的作品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拔萃出群的艺术才华。
- 在众多申请者中,他的履历和表现都让人觉得他拔萃出群。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出类拔萃:指才能或品质超出常人,强调其卓越性。
- 鹤立鸡群:指优秀的人在平常人中显得特别突出。
-
反义成语:
- 平平无奇:指没有特别之处,与“拔萃出群”形成对比。
- 黯然失色:形容由于他人的优秀而显得逊色。
文化与社会背景:
“拔萃出群”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对优秀人才的推崇与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职场和教育领域,强调个体的突出表现与能力。
情感与联想:
“拔萃出群”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我追求卓越。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这个成语时,会联想到努力与奋斗的价值,也激励我在各自领域追求更高的目标。
个人应用:
在学校期间,我曾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老师在评价时用“拔萃出群”来形容我的表现。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激励我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拔萃出群”:
月明点滴映山川,
众星拱月谁更鲜。
拔萃出群自有道,
才子佳人共此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stand out from the crowd”可以作为“拔萃出群”的对应表达。两者均强调个体的卓越和独特性,但在文化背景上,英语表达可能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推销的概念。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拔萃出群”的学,我深刻理解到个人在某一领域中追求卓越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鼓励我在生活和学中努力超越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来源: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来源:-- 《孟子·公孙丑上》
引证:
《宋史·文苑传五·贺铸》:“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各以专业自致青云。勃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尤好著书。”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父绘,齐时掌诏诰。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绘又善画,尝于厅事壁画凤,自起至末,笔迹一览而尽,观者咸以为工。”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啻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汉书·蔡邕传》:“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例句:曾不能~,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
拔萃出群成语接龙
拔萃出群字义分解
萃
1.(形声。从艸,卒声。本义:草丛生的样子)。
2.同本义。
3.
4.引申为聚集,聚拢。
5.群,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群
1.(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3.集团,社会集体。
4.泛指多数。
5.指人。
6.指事物。
拔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
出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