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赵易汉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拔赵易汉”的字面意思是:拔掉赵国的根基,取而代之的是汉国。它的基本含义是比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替换他国或他人的利益,通常带有负面的道德评价,暗示不择手段或背信弃义的行为。
成语来源
“拔赵易汉”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战国时期的赵国和汉国有关。当时,赵国和汉国在争霸中相互竞争,赵奢为了保护赵国的利益,最终采取了“拔赵易汉”的策略。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权谋。
使用场景
“拔赵易汉”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和现代小说中,描述权力斗争或背叛的情节时,可以引用此成语。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些政治**或商业竞争时,用来形容某些行为的不道德性。
- 演讲:在政治或道德主题的演讲中,作为揭露不正当手段的例证。
示例句子
-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他采取了拔赵易汉的策略,让对手损失惨重。
- 这种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同盟的行为,真是典型的拔赵易汉。
- 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选择拔赵易汉的道路。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背信弃义:指违背信用,抛弃义务,与“拔赵易汉”均有不道德的意味。
- 舍本逐末:指舍弃根本,追求次要的东西,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反映了取舍之间的错误选择。
-
反义成语:
- 义不容辞:意指义务不可推卸,强调诚信和责任感,与“拔赵易汉”形成鲜明对比。
- 忠贞不渝:意为忠诚坚定,与“拔赵易汉”的背叛含义直接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拔赵易汉”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政治和商业环境有所不同,但对于诚信和道德的追求依然是重要的价值观。该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提醒人们要警惕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情感与联想
“拔赵易汉”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带有一种背叛和不道德的联想。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在面对竞争和选择时更加谨慎,避免采取不当手段。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遇到过一个商业伙伴在合作中暗中做手脚,试图通过“拔赵易汉”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让我在今后的合作中更加注重选择可靠的伙伴。
创造性使用
在现代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游戏中,
谁愿意做那个被拔掉的根?
一场拔赵易汉的交易,
背负着多少人的信任与期望。
这样可以展示出成语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ckstabbing”,意指背后捅刀子,这同样反映了背叛和不诚信的行为。两者都强调了在竞争和权力斗争中,不道德行为的存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拔赵易汉”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映,也是对现代社会中诚信与道德的重要警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竞争时,始终要保持警觉,坚守道德底线。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见“拔赵帜易汉帜”。
故事: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例句: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
拔赵易汉成语接龙
拔赵易汉字义分解
赵
1.(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2.字亦作“踃”。
3.古国名。
4.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
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6.东晋十六国之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各一部分。史称“前赵”。
汉
1.(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3.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4.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5.国名。
6.(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易
1.(象形。本义:蜥易)。
2.换,交换。
3.改变,更改。
4.替代。
5.蔓延;传播。
6.治,整治。
拔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