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yǒuhàn,hélùnwèijìn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拼音zhīyǒuhànlùnwèijìn

繁体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人的见识"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意思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来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来源:--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引证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论语·卫灵公》:“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庄子·逍遥游》:“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故事东晋时一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他询问一个老人是何地,老人回答他说他们的祖先为躲避秦时的战乱而迁居到此,就没有出去过。渔夫问是什么朝代,老人回答:“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èi), 鬼部,共17画

1.阙宫门的台观。

2.古国名。

3.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4.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5.三国之一 。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6.朝代名。

读音(lùn,lún), 讠部,共6画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读音(hàn), 氵部,共5画

1.(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3.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4.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5.国名。

6.(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jìn), 日部,共10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2.进。

3.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4.低,俯。

5.周代诸侯国名 。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6.朝代名。

读音(hé,hē,hè), 亻部,共7画

1.什么。

2.怎么样。

3.哪里,什么地方。

4.谁。

5.哪样,哪点。

6.问,盘问,诘问。

1.(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