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私仇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公报私仇”由四个字组成:
- “公”指公共,正义的事情;
- “报”指报复、报仇;
- “私”指私人,个人的事情;
- “仇”指仇恨、敌意。
字面意思是用公共的名义来报私人的仇恨,形容在公共场合或职务上利用权力来报复个人的恩怨,具有贬义。
成语来源
“公报私仇”最早见于《左传》,在古代,许多官员常常将个人恩怨带入公事之中,利用职权对敌对者进行打击。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成语的形成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职场等场合,描述利用职权进行个人报复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于揭示人物的阴暗面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日常对话中,也可用于形容某些人表面上公事公办,实际上却是在私下较劲。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他并没有真正讨论问题,而是借机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公报私仇。
- 公报私仇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团队的和谐,也让他失去了同事的信任。
- 如果让这样的领导继续下去,公报私仇的现象将会更加严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以公谋私”:指以公事的名义来谋取私利,强调个人私欲与公义相悖。
- “私心杂念”:指在公事中夹杂个人情感或利益。
-
反义成语:
- “公正无私”:指处理事务时不偏袒任何人,完全公正。
- “大公无私”:指心胸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完全为公共利益着想。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公与私的界限往往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重要基石。公报私仇的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公正和道德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职场中,公私不分的现象可能导致团队的矛盾和不和谐。
情感与联想
“公报私仇”这一成语常常引发负面的情感反应,如愤怒、失望和不满。它让我联想到职场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保持公正与客观。
个人应用
在我的职场经历中,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利用自己的职权来打压竞争对手,进行公报私仇的行为。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团队气氛变得紧张,也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在工作中应保持公私分明,避免将个人情感带入公事。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官员在处理案件时,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公正,实际上却是为了报复曾经的敌人。通过这样的情节,突出“公报私仇”的主题,展现人性的复杂。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personal vendetta”或“vendetta for personal reasons”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强调个人恩怨的报复行为。不过,中文的“公报私仇”更加强调了公权力的滥用,反映了社会对这种现象的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公报私仇”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仅是词汇的积累,更是文化和伦理的体现。理解成语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也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警惕与反思公私之间的界限。
来源:汪知县公报私仇,借家人卢才的假人命,装在我名下,要加小的死罪。
来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
引证:
《宋史·岳飞传》:“秦桧欲报私仇,诬飞谋反,非所以服天下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欲报父仇,公报私仇,非所以服人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公报私仇,杀其故吏。”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怨沛公之入关也,欲攻之,范增曰:‘公报私仇,非所以成大事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报私仇,非礼也。”
例句:昏君乱相,为别人~。
公报私仇成语接龙
公报私仇字义分解
私
1.(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2.同本义。
3.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4.男女阴部。
5.日常衣服。
6.古指私田。
报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公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同本义。
3.共,共同。
4.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5.朝廷;国家。
6.君王。
仇
1.(形声。从人,九声。(qiú)本义:匹偶,同伴)。
2.怨恨。
3.仇恨。
4.仇人;仇敌。
5.报复。
1.(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2.同本义。
3.配偶。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