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érwèn

置而不问

拼音zhìérwèn

繁体置而不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置之不理

置而不问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置而不问”由“置”和“不问”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把某事放在那里不去问,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或事情不予关心,也就是说不去关注或处理。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漠不关心,或是对某个问题置之不理的态度。

成语来源

“置而不问”出自《左传》,原文为“置之不问,非仁义之所宜也。”这个成语强调了对重要事情的不理睬,反映了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历史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表现了古人对道德和责任的重视。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置而不问”可以用在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角色可能对社会问题或他人困境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的交流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个话题不感兴趣。
  • 演讲:在讨论社会责任时,可能提到“置而不问”来批评某些人的冷漠态度。

示例句子

  1. 对于邻居的困境,他选择了置而不问,似乎对周围的事情毫不在意。
  2. 社会上不应该有这种置而不问的态度,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的福祉。
  3. 领导者不能对下属的问题置而不问,否则团队的士气将受到影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不闻不问:指对事情毫不关心,不去打听或询问。
    • 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轻视,不愿意去关注。
  • 反义成语

    • 悉心关照:指非常关注和照顾某事或某人。
    • 关注备至:形容对某事非常关心,给予高度重视。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置而不问”常常被用来批评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冷漠。例如,面对环境污染、贫困等社会问题时,某些人选择了置之不理,这种态度在社会舆论中备受指责。该成语反映了个人与社会、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联想

“置而不问”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冷漠、漠视责任和社会不公。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态度,激励我们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邻里之间的不和谐。有时,大家对邻里的问题选择了“置而不问”,但最终却导致了更大的矛盾。通过这个经历,我意识到关注和参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创造性使用

在一篇短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置而不问”:

城市的喧嚣掩盖了哭泣,
在灯光下,他们选择置而不问。
每个角落都有无人问津的故事,
而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叹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turn a blind ey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为对某事故意忽视。这种表达在文化背景上也反映了对社会责任的不同态度。不同文化中对责任的看法可能影响人们对“置而不问”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置而不问”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所传达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态度,鼓励我在生活中关注他人、参与社会事务。因此,它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来源:-- 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

置而不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èn), 门部,共6画

1.(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同本义。

3.访问。

4.责问。

5.问候;慰问。

6.过问。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zhì), 罒部,共13画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置而不问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