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ànwēi

拨乱济危

拼音luànwēi

繁体撥亂濟危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力挽狂澜"

近义词拨乱济时

拨乱济危的意思

基本定义

“拨乱济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拨乱”指的是消除混乱和乱象,“济危”则意味着帮助和拯救面临危机的情况。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采取措施来恢复秩序和解决危机,强调在动荡和危机情况下的救助和重建。

成语来源

“拨乱济危”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提到王莽试图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来恢复汉朝的秩序,因而被描述为“拨乱济危”。这个成语反映了历史上对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应对措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治国理念。

使用场景

在不同语境中,“拨乱济危”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描述历史人物或**的背景,例如在小说中描写某位英雄人物在动乱时期的作为。
  • 日常对话: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些领导者的努力。
  • 演讲:在政治演讲或社会活动中,强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在国家面临经济危机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拨乱济危,恢复市场信心。
  2. 这位新上任的市长承诺将拨乱济危,让城市重回发展正轨。
  3.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团队终于拨乱济危,完成了被推迟的项目。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平乱治危”:指平定动乱和处理危机,强调恢复平静和秩序。
    • “安定团结”:强调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性,适用于解决内部分歧。
  • 反义成语

    • “火上加油”:形容在混乱或危机中加剧矛盾,反映出不理智的行为。
    • “自乱阵脚”:指自己制造混乱,导致局势更加恶化。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治国平天下一直是重要的思想。成语“拨乱济危”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的重视,传递出在风雨飘摇的时期领导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的讨论,强调在危机时刻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

情感与联想

“拨乱济危”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在逆境中挺身而出、勇于作为的人物形象。这种情感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团队项目的危机阶段,项目进展缓慢,成员之间意见不合。我们通过召开会议、明确分工和建立沟通机制,最终成功拨乱济危,完成了项目。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年轻的领导者如同一束光,拨乱济危,带领人民走向希望的未来,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时代的标志。”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restore order” 或 “bring stability” 可以与“拨乱济危”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恢复秩序和稳定,但在文化背景中,可能不如“拨乱济危”那样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拨乱济危”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在未来,我希望能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来源: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来源:-- 晋·龚壮《上李寿封事》

拨乱济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ì,jǐ), 氵部,共9画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读音(bō), 扌部,共8画

1.(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同本义。

3.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4.调拨。

5.废弃。

6.排除。

读音(wēi), 厄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

读音(luàn), 乙部,共7画

1.(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同本义。

3.治理。

4.扰乱;打乱;使乱。

5.淫乱,玩弄。

6.败坏;破坏。

拨乱济危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