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ànzhūbào

拨乱诛暴

拼音luànzhūbào

繁体撥亂誅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使天下安定"

拨乱诛暴的意思

基本定义

“拨乱诛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拨除混乱,惩罚暴行”。其基本含义是清除社会上的混乱和不正之风,惩治暴虐的行为,通常用于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采取措施恢复社会秩序和正义。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上的政治清明时期,尤其是在朝代更迭时,常常会出现“拨乱反正”的说法。成语中“拨乱”指的是清除混乱的局面,而“诛暴”则强调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历史上,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在位期间,曾有过此类清理腐败、恢复秩序的行为,成为后人学的榜样。

使用场景

“拨乱诛暴”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1. 政治演讲:领导者在演讲中提到要“拨乱诛暴”,以表明其治理决心。
  2. 文学作品:在古典小说或现代散文中,描绘英雄人物为正义而斗争时,常用此成语。
  3. 日常对话:朋友间讨论时事或社会问题,也可能提到某个领导者的“拨乱诛暴”行动。

示例句子

  1. 在新任领导上任后,许多人期待他能实施“拨乱诛暴”的政策,恢复社会的和谐。
  2. 这部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如何“拨乱诛暴”,揭露腐败的官员展开。
  3.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这个国家终于开始了“拨乱诛暴”的进程,民众的生活逐渐改善。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1. 清理门户:指清除内部的腐败,通常用于形容组织内部的自我整顿。
  2. 整顿秩序:强调恢复和维护社会或组织的正常秩序。

反义成语

  1. 混水摸鱼:指在混乱中趁机捞取利益,强调对混乱局面的利用。
  2. 纵容暴行:指对不法行为的放任和包庇,正好与“拨乱诛暴”的意义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拨乱诛暴”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理想,也体现了民众对正义和秩序的渴望。在现代社会,随着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各种领导和管理场合,尤其是在倡导法治与反腐败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使用“拨乱诛暴”时,常常会激发出一种兴奋和期盼的情感。人们希望看到正义的伸张和社会的和谐,因而这个成语常常与希望、重生、反抗不公等情感联结在一起。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场学校的管理改革。当时,学校领导提出要“拨乱诛暴”,整顿校园环境,打击不良行为。这个举措让许多同学感到振奋和支持,大家共同努力,校园氛围逐渐改善。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拨乱诛暴”融入其中:

风雨兼程走四方,
拨乱诛暴换新章。
万众一心齐奋战,
明天更美望天长。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比如英语中的“restore order”或“bring justice”,这些表达同样强调清除混乱与惩罚不正之风的理念。虽然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价值观都是相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拨乱诛暴”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历史与文化的承载。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与混乱时,应该采取行动追求正义和秩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深度。

来源: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来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例句高帝~,庶事草创,日不暇给。

拨乱诛暴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ū), 讠部,共8画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读音(bào,pù), 日部,共15画

1.显露;暴露。

2.糟蹋,损害。

3.欺凌。

4.徒手搏。

5.凶恶,残暴。

6.急骤;猛烈。

1.(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2.同本义。

3.暴露;显露。

读音(bō), 扌部,共8画

1.(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2.同本义。

3.拨动东西;分开;拨开。

4.调拨。

5.废弃。

6.排除。

读音(luàn), 乙部,共7画

1.(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同本义。

3.治理。

4.扰乱;打乱;使乱。

5.淫乱,玩弄。

6.败坏;破坏。

拨乱诛暴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