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相见恨晚”的字面意思是“见面时感到恨晚”。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或相见的时机晚了,因而对彼此的相知、相交感到遗憾。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相遇后,感到之前没有早些相识而产生的惋惜之情,多用于形容志同道合的人未能早早相识。
成语来源
“相见恨晚”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诗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虽然具体词汇“相见恨晚”并不直接出现在这首诗中,但这一情感在古代文人作品中普遍存在。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对友谊、志向的追求有关,常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知与相交。
使用场景
“相见恨晚”常用于文学作品、朋友之间的交流、演讲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描绘友情的深厚与遗憾;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新结识的朋友,表达对未早相识的遗憾;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示例句子
- 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得很投机,真是相见恨晚。
-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相识,真是相见恨晚。
- 他和我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真希望能早一点相见,免得相见恨晚。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志同道合:指志向相同,趣味相投的人,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
- 有缘千里来相会:强调缘分的奇妙,虽然相隔千里,但最终能相见。
-
反义成语:
- 相见恨早:用来形容相见的时机太早,强调对彼此的不满或不适应。
- 无缘相见:表示两人之间没有缘分,无法相见,带有无奈的情感。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友情与相知被视为重要的人生价值。成语“相见恨晚”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与珍惜,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依然渴望深厚的友情,因而这一成语仍具有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相见恨晚”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温暖与惋惜,联想到美好的友谊与相知的珍贵。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鼓励我们主动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事。我们在第一次合作中发现彼此的思路十分契合,工作起来非常愉快。我当时就感慨“相见恨晚”,因为我觉得如果早一点认识彼此,许多事情都能做得更好。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两个旧友在长椅上相遇,彼此倾诉着多年的心声。一个朋友感叹道:“真是相见恨晚,若早知有你,我的青春不再孤单。”秋风拂过,落叶纷飞,似乎也在默默诉说着时光的珍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但其侧重的含义与“相见恨晚”有所不同,后者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与遗憾,而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迟。
反思与总结
对成语“相见恨晚”的学使我更加理解了友情的珍贵。它不仅仅是一个表达遗憾的成语,更是一种鼓励人们珍惜身边缘分的文化信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使用能够增强情感的传递和交流的深度。
来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来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引证:
《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与陆秀夫相会,叹曰:‘吾与君相见恨晚。’”
《唐诗纪事·杜甫》:“杜甫与李白相会,诗中云:‘相见恨晚,共饮长江水。’”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与聂小倩相见,心中暗叹:‘相见恨晚。’”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不觉心中一动,暗想:‘我与黛玉相见恨晚。’”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汉王,曰:‘吾与公相见恨晚。’”
故事:汉武帝时期,齐国人主父偃饱学多才,游历于诸侯之间,没有得到任用。他穷困潦倒时只好上书给汉武帝,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召集他与徐乐、严安三人议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以巩固政权
例句:女界伟人,久震耳鼓,真~了。
相见恨晚成语接龙
相见恨晚字义分解
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相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晚
1.(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2.同本义。
3.夜晚。
4.晚年。
5.旧时官场后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称晚生,简言曰晚。多用于书信。
6.时间靠后。属于或关于时间上或发展上的后期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