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hènwǎn

相得恨晚

拼音xiānghènwǎn

繁体相得恨晚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彼此投合"

近义词相知恨晚恨相见晚恨相知晚

相得恨晚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相得恨晚”字面意思是指彼此之间相互欣赏、相互理解,但感到相识得太晚。其基本含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默契,表达了一种惜缘的心情,尤其是在发现志同道合之人时,因未能早早相识而产生的惋惜之情。

成语来源

“相得恨晚”源自《庄子·外物》。在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理解,表达了对知己相遇的珍视。成语经过传承演变,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特别是在交友、合作等方面。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表达与朋友、同事等人相识较晚,但彼此间的默契和欣赏。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关系,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在演讲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或是对人生道路上错过的机会的反思。

示例句子

  1. 我和他虽然相识不久,但我们聊得非常投机,真是相得恨晚。
  2.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叹相得恨晚。
  3.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在是相得恨晚的幸运。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相知相惜、志同道合。这些成语同样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欣赏,但“相得恨晚”更强调时间上的错过。
  • 反义成语:不相为谋、各自为政。这些成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缺乏合作与理解,与“相得恨晚”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知己难求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相得恨晚”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识得太晚,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和珍视。

情感与联想

“相得恨晚”让我联想到人生旅途中的偶遇和错过,常常会让我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温暖。它提醒我珍惜当前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更积极地与人建立联系。

个人应用

我曾在大学时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彼此的兴趣和理想都非常契合,但因为各自的忙碌,我们直到大三才真正交谈起来。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都会感慨“相得恨晚”,同时也感激能在最后的时光里与他建立深厚的友谊。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相得恨晚”:

月下独行寻知己,
灯前对影共欢笑。
相得恨晚情难舍,
岁月如歌共此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相得恨晚”的表达有“Better late than never”,意指虽然来得晚,但终究还是好的。尽管两者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但“相得恨晚”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Better late than never”则侧重于时间上的宽容。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相得恨晚”的研究,我更加理解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珍贵性。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醒我珍惜每一次相遇,努力去理解和欣赏身边的人。它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值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来源: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

来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与宗泽相得恨晚,共图恢复。”

《晋书·王导传》:“导与元帝相得恨晚,遂为心腹。”

《后汉书·班超传》:“超与班固相得恨晚,共事西域。”

《汉书·张良传》:“良与高帝相得恨晚,遂为谋主。”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沛公相得恨晚,遂与共饮。”

相得恨晚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āng,xiàng), 目部,共9画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读音(wǎn), 日部,共11画

1.(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2.同本义。

3.夜晚。

4.晚年。

5.旧时官场后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称晚生,简言曰晚。多用于书信。

6.时间靠后。属于或关于时间上或发展上的后期阶段的。

读音(hèn), 忄部,共9画

1.(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2.同本义。

3.遗憾;后悔。

4.违逆;不听从

读音(dé,děi,de), 彳部,共11画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相得恨晚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