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恨晚的意思
基本定义
“相逢恨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相遇时感到遗憾已经太晚”。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与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相遇时,因相识较晚而感到遗憾,表达出对未能早些相识的惋惜之情。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其中有“相逢恨晚,君知否?”的句子,表达了对朋友相遇的珍惜及对早相识的向往。李白通过这句话,传递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时间的感慨,成为后世引用的典故。
使用场景
“相逢恨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朋友相聚、重逢或志同道合者相识的场合。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珍惜,例如在聚会结束后,朋友之间可能会感慨说:“真是相逢恨晚,希望下次能早点见面。”在演讲中,演讲者也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我们这么久才认识,真是相逢恨晚。
- 在这个时代,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真是相逢恨晚的缘分。
- 每次见到老朋友,都会感慨相逢恨晚,真希望能多一点时间交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如“相见恨晚”,意思相似,强调相遇的珍惜与遗憾。
- 反义成语:如“良缘早逢”,意指好的缘分早早到来,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与“相逢恨晚”的遗憾形成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相逢恨晚”在**文化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在友谊和志同道合的关系中。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增大,使得朋友之间的相聚变得更加稀少,从而使得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适用性,常常用于表达对珍贵情谊的珍惜。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我一种温暖而又略带惋惜的情感。它让我想到与朋友相处的时光,以及那些因为时间、距离而错过的机会。它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相遇和交往,也促使我在生活中主动去联系老朋友,重拾旧情。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毕业后的聚会上,许多朋友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很久没见面了。大家在重聚的那一刻,不禁感慨“相逢恨晚”,我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这让我意识到,珍惜身边的人是多么重要。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朋友们围坐在篝火旁,回忆起往昔的点滴,李白的诗句在风中轻轻飘荡:“相逢恨晚,君知否?”酒杯碰撞的声音中,闪烁着心灵的共鸣,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聚,彼此的情感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卷。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意在强调尽管相遇晚,但仍然是值得珍惜的。然而,中文的“相逢恨晚”更加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遗憾的情绪,体现了更为细腻的文化内涵。
反思与总结
“相逢恨晚”不仅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学和表达中,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多么珍贵,时间的流逝使得每一次相聚都显得愈加珍惜。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性,让我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联系。
来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来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引证: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逢恨晚,情深缘浅。”
《唐诗三百首·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逢恨晚,情深缘浅。”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汉王,曰:‘吾与公相逢恨晚,今日之事,非公莫能解。’”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与小倩相逢恨晚,遂结为夫妻。”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不觉痴了,心想:‘我与黛玉相逢恨晚,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例句:~,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相逢恨晚成语接龙
相逢恨晚字义分解
逢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夆(fēng)声。本义:遭逢,遇见)。
2.同本义。
3.又。
4.迎,迎接。
5.迎合。
6.大的。
相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晚
1.(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2.同本义。
3.夜晚。
4.晚年。
5.旧时官场后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称晚生,简言曰晚。多用于书信。
6.时间靠后。属于或关于时间上或发展上的后期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