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zhǐzhān

十指不沾泥

拼音shízhǐzhān

繁体十指不沾泥

十指不沾泥的意思

十个指头没有沾泥土。意思是从来没干过农活。

来源: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来源:-- 宋·梅圣俞《陶者》

引证

《宋史·隐逸传下·陈抟》:“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山,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制

《新唐书·隐逸传·王绩》:“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传》,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通知绩诞纵,不婴以家事,乡族庆吊冠昏,不与也。与李播、吕才善。绩尝曰:‘天下皆忙,我独闲。’其自处如此。贞观初,诏征以前扬州六合丞,不赴。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吏部以非流不许,绩固请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绝,岁余,又死。绩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弃官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乃还乡里,以琴酒自娱,著《醉乡记》、《五斗先生传》,以自况。其略曰:‘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其意溶溶,与风皆逝,与云皆归,不知其何所之,何所终也。’其言汪洋自恣,极意陈大,识者谓其有托云。绩既善饮,又著《酒经》一卷,大抵谓酒之原,以明其自得也。其言曰:‘酒有七德:一曰济,二曰和,三曰适,四曰时,五曰守,六曰节,七曰藏。济者,所以达万物之性也;和者,所以调群品之宜也;适者,所以慰六腑之乏也;时者,所以训人事之纪也;守者,所以禁民之暴也;节者,所以息物之夭也;藏者,所以归万物之终也。’其论酒如此,故十指不沾泥也。”

《宋史·隐逸传中·林逋》:“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既卒,谥和靖先生。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此公辅器也。’及谘执政,特荐逋,诏以为太子中允,睦州团练推官,不就。赐谥和靖先生。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第。宥子大年,颇介洁自好,终身不仕,奉逋祀。逋所居室,名‘巢居阁’,世传逋不踏城市,惟宥时到州县,亦不妄交游。逋尝言:‘人生贵适志,何要名位乎?’其志如此,故十指不沾泥也。”

《南史·隐逸传上·陶潜》:“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人如此,故十指不沾泥也。”

例句吾生~,毛锥便得傲蓑衣。

十指不沾泥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ní,nì), 氵部,共8画

1.(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3.泥土;泥巴。

4.泥水,稀泥;烂泥。

5.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6.读“niè”,通“涅”,染黑。

1.阻塞,阻滞。

2.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3.涂沫。

4.糊。

5.软求,软缠;缠着。

读音(zhān), 氵部,共8画

1.古水名。

2.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3.假借为“霑”。浸润;浸湿。

4.接触。

5.熏陶;感化。

6.雨水浸湿。

读音(zhǐ), 扌部,共9画

1.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2.足指也叫做指。

3.近代误写作“趾”。

4.意旨;意向。

5.指向;指着。

6.指定。

读音(shí), 十部,共2画

1.(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指十分;十份。

4.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5.序数的第十位。

6.表示多;齐全;完备。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