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
和衷共济的意思
基本定义
“和衷共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意一致,共同努力”。它强调的是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精神。基本含义是指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去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团结精神。
成语来源
“和衷共济”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是“和衷共济,庶民攸赖”。这句话强调的是治理国家时,君主和百姓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大家共同努力的重要性。成语中的“和衷”意指心思一致,“共济”则是指共同渡过难关。
使用场景
“和衷共济”可以用于多个场合,例如: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团结的形象。
-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同事之间,鼓励大家一起合作。
- 演讲:在政治或社会活动中,强调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这次项目中,我们必须和衷共济,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 面对疫情,全社会需要和衷共济,共同抗击病毒。
- 只有和衷共济,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齐心协力:强调大家心意一致,共同努力。
- 团结一致: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和一致性。
反义成语:
- 各自为政:指各自独立行动,没有合作。
- 分道扬镳:指意见或目标不同,开始各自走不同的道路。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团结协作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家庭、团队和国家层面。现代社会虽然个体主义盛行,但“和衷共济”依然在团队合作、社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情感与联想
“和衷共济”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共同克服困难的经历。这种精神在生活中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参与一个项目,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我们通过定期会议和沟通,真正做到“和衷共济”,最终顺利完成了项目,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众志成城共济时,和衷共济战风霜。
携手共进无畏惧,团结力量战四方。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unity is strength”可以与“和衷共济”相对照,强调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集体的力量,比如“团结就是力量”(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和政治口号中常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和衷共济”的学*,我认识到团结合作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我个人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了指导,让我更加重视团队的力量和共同努力的价值。
来源: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来源:-- 《尚书·皋陶谟》
引证:
《明史·海瑞传》:“海瑞与徐阶和衷共济,以正朝纲。”
《宋史·岳飞传》:“岳飞与张俊和衷共济,以抗金兵。”
《后汉书·班彪传》:“班彪与班固和衷共济,以成《汉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虞卿和衷共济,以成其志。”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和衷共济,以成大事。”
例句: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
和衷共济成语接龙
和衷共济字义分解
衷
1.(形声。从衣。中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2.同本义。
3.内心。
4.中心,中央。
5.贴身穿着;穿在里面。
6.引申为包围。
1.适合,恰当。
济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和
1.和谐;协调。
2.和睦;融洽。
3.暖和;和煦;晴和。
4.指身体健康舒适。
5.搀和,混和。
6.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1.应和;跟着唱。
1.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1.
1.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2.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1.——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共
1.供奉。
2.恭敬
3.供给;供应
4.供职;奉职。
5.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1.(拱的本字)。
2.拱手,打拱。
3.引申为环抱。
1.(会意。从廿。本义:同)。
2.共享,共用或共有。
3.(gǒng)。
4.执持。
5.抱拳,拱手。
6.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