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àguānérguī

挂冠而归

拼音guàguānérguī

繁体掛冠而歸

用法"作谓语;比喻辞官归隐"

近义词挂冠求去挂冠归隐挂冠归去

反义词东山再起

挂冠而归的意思

基本定义

“挂冠而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挂上帽子便回家”,其中“挂冠”指的是挂下官帽或辞去官职,隐含着辞官归隐的意思。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不满现状或对某种事情感到失望而选择辞去职务,回归到个人生活或隐居状态。

成语来源

“挂冠而归”源自**历史上的典故,最著名的出处是《史记·平原君赵奢传》。传说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奢因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失望,最终选择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生活。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士人的隐退思想和对政治的不满。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因对现状不满而选择辞职或隐退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表达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不满工作或社会环境而选择离开。

示例句子

  1. 他在公司工作多年,随着对政策的不满,最终选择了挂冠而归,回到故乡。
  2. 这位政治家在经历了一系列丑闻之后,决定挂冠而归,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3. 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挂冠而归,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艺术事业。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辞官归隐:专指辞去官职,隐居于外,强调隐退的状态。
    • 隐居山林:强调隐士的生活方式,常用于形容对官场的不屑与向往自然的生活。
  • 反义成语

    • 高升入仕:强调升迁和进入官场的状态,与辞官相对。
    • 名利双收:指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和财富,与选择隐退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通常崇尚隐逸生活,认为隐退是一种高尚的选择。而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职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对挂冠而归的理解依然存在,许多人在职场或生活中感到压力时选择辞职,这体现了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情感与联想

“挂冠而归”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复杂的,有对官场失望的无奈,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一成语引发的联想往往是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自我。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因为对教育体制的不满而选择辞职,回到家乡开了一家书店,过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这让我意识到,选择“挂冠而归”并非是逃避,而是一种勇敢的选择。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风故事中,可以写到: “月明点滴,风儿轻柔,她在桃花树下,轻轻挂下那象征权力的冠,微笑着说:‘我愿挂冠而归,追寻那一路花香。’”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to throw in the towel”的表达,意指放弃或辞职,尽管其侧重点在于承认失败而非选择隐退,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对现状的不满。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挂冠而归”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反思。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

来源:嗣因谗奸当道,朝政日非,老夫……随即挂冠而归。

来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

引证

《清史稿·隐逸传·吕留良》:“留良家甚贫,躬耕自给。明亡,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晚村。康熙间,拒应博学鸿词科,郡守以隐逸荐,力辞得免。”

《明史·隐逸传·杨黼》:“黼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或劝之仕,则曰:‘不识一字,何以事君?’蜀献王闻其名,遗书币聘之,黼谢不往。躬耕食力,终身不娶。”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

《南史·隐逸传上·刘凝之》:“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州里重其德行,高其志节,州三礼辟,不就。乃列上州中,会补镇西参军,皆不就。乃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的儿子王宇担心王莽树敌太多而进行血谏,被王莽大义灭亲而杀掉,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认为这样的君王不值得忠贞,于是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挂在都城东门外,悄悄地离开京城,携家逃到辽东,后来不久,王莽自杀新朝灭亡

例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嗣因谗奸当道,朝政日非,老夫勤王无计,耻食周禄,随即~。”

挂冠而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guà), 扌部,共9画

1.(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2.同本义。

3.悬挂;下垂。

4.钩住;拴住。

5.悬挂。

读音(guī), 彐部,共5画

1.(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同本义。

3.返回,回来。

4.归还。

5.辞官回家。

6.死。

读音(guān,guàn), 冖部,共9画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挂冠而归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