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dào

冠履倒易

拼音guāndào

繁体冠履倒易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近义词本末倒置冠履倒置冠履倒施

冠履倒易的意思

基本定义

“冠履倒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交换位置”,形容顺序颠倒或颠三倒四,通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或安排不合理,或者形势混乱。

成语来源

“冠履倒易”最早见于《左传》,原文提到某些礼节和顺序的颠倒,反映出在古代社会中礼仪的重要性。它强调了顺序在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误用或颠倒顺序可能导致混乱和不和谐。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语境中。例如:

  1.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可以用来形容角色之间的关系混乱。
  2.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的聊天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按章法。
  3.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可能用来警示听众注意事情的顺序和合理性。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项目中,团队成员们的角色安排完全是“冠履倒易”,导致了许多误会。
  2. 他今天的发言让我感觉像是“冠履倒易”,逻辑上完全说不通。
  3. 这场比赛的战术安排真是“冠履倒易”,让人看不懂教练的意图。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颠三倒四:形容说话或做事没有条理。
  • 乱七八糟:形容杂乱无章。

反义成语

  • 井井有条:形容事情安排得很有条理。
  • 有条不紊:形容工作或生活安排得很有秩序。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顺序和礼仪被视为极其重要的社会规范。成语“冠履倒易”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遵循规律和秩序,避免因不规范的行为而导致混乱。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行为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但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依然是社会运作的基础。

情感与联想

“冠履倒易”给人一种混乱、不安的情感反应,常常联想到无序和不协调。它也可以引发对生活中各种事情顺序的重要性的反思,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条理和清晰。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团队活动,由于任务分配“冠履倒易”,导致活动进展缓慢,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了误解。经过总结,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明确的角色和责任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春风拂柳满城绿,
冠履倒易梦中行。
旧事重提心已乱,
秩序重归愿共鸣。

这首诗用“冠履倒易”来表达心中混乱的感受,强调重归秩序的渴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to turn things upside down”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事情的颠倒和混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所传递的混乱和不协调的情感是一致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冠履倒易”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中的成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汉语的精髓,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理解成语的内涵,能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灵活和准确。

来源: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来源:-- 汉·刘珍《东观汉记·杨赐传》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冠履倒易,朝政日非。”

《明史·海瑞传》:“冠履倒易,民不聊生。”

《宋史·岳飞传》:“冠履倒易,国势倾危。”

《晋书·王导传》:“冠履倒易,天下大乱。”

《后汉书·杨震传》:“冠履倒易,陵谷变迁。”

例句~,陵谷代处。

冠履倒易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ì), 日部,共8画

1.(象形。本义:蜥易)。

2.换,交换。

3.改变,更改。

4.替代。

5.蔓延;传播。

6.治,整治。

读音(lǚ), 尸部,共15画

1.(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同本义。

3.穿鞋。

4.登位。

5.实行。

6.开始担任职务。

读音(guān,guàn), 冖部,共9画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读音(dǎo,dào), 亻部,共10画

1.(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同本义。

3.失败,败落。

4.坍塌;垮台。

5.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1.上下、前后颠倒。

2.向相反方向移动。

3.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4.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冠履倒易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