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锥之土的意思
基本定义
“立锥之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立一枚锥子所占的土地”。这个成语用于形容极少的土地或空间,通常用于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地方,强调其微小和无足轻重的性质。
成语来源
“立锥之土”源自《庄子·外物》,文中提到:“井蛙之见,不知天高;蟾蜍之见,不知地厚。立锥之土,何足道哉?”这里的意思是井底之蛙和蟾蜍的视野极其有限,正如一枚锥子所占的土地,显得微不足道。成语反映了庄子对于视野和格局的思考,批判狭隘的见解。
使用场景
“立锥之土”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视野狭隘或心胸狭窄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人物的局限。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些事情的微不足道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象地表达。
- 演讲:在论述一个观点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引导听众关注更广阔的视野。
示例句子
- “他总是局限于立锥之土的观点,不愿意接纳其他人的意见。”
- “这点小事在整个计划中不过是立锥之土,根本不值得我们过于担忧。”
- “面对广阔的宇宙,地球不过是立锥之土,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微不足道”:形容事物微小,不值得重视。
- “沧海一粟”:比喻微小的事物在巨大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
-
反义成语:
- “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胸怀大志。
- “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开阔,能够全面了解事物。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哲学思想和价值观。“立锥之土”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人们应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避免狭隘的思维,鼓励开放和包容。
情感与联想
“立锥之土”给人一种局限和狭隘的感觉,常常联想到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渺小。在表达时,能够引发人们对自身渺小与宇宙浩瀚的反思,激发对扩展视野、追求广阔思想的向往。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团队成员对某个项目的看法非常局限,始终停留在立锥之土的层面。经过讨论,我们共同探索了更广泛的可能性,最终成功推动了项目的发展。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立锥之土何所惧,
心怀天下任我游。
海阔天空任我行,
不负韶华共此生。
这首诗通过“立锥之土”引入,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追求。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a drop in the ocean”这样的表达,意为在浩瀚的大海中,一滴水显得微不足道。这个表达与“立锥之土”在意义上相近,均强调了微小事物在广大背景下的渺小。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立锥之土”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空间的狭小,更是对人们心态和视野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使用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来源: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来源:-- 曹冏《六代论》
引证: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弃官归,谓所亲曰:‘吾虽不才,岂以立锥之地,而累吾身乎?’”
《后汉书·班彪传》:“彪以彪为郎,数上言事,辞甚典丽,为时所称。彪又上《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竟不能从。彪乃作《北征赋》,因以自喻。”
《汉书·蒯通传》:“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然则慈父孝子且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为足下危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立锥之土成语接龙
立锥之土字义分解
锥
1.(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2.同本义。
3.形如尖锥的东西。
4.用锥刺。
立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3.土地。
4.领土,国土。
5.田。
6.中医学上指脾。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