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之笔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如椽之笔”的字面意思是“像椽子一样的笔”,其中“椽”指的是一种粗大的木条,通常用于建筑。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书法或文章的笔力雄伟,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成语来源
“如椽之笔”源于唐代文学家李贺的诗句,他在诗中提到用粗大的笔来书写,强调了作品的力量和气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人或作家的才华横溢,作品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使用场景
“如椽之笔”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 文学作品:用来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强调其文字的力量和深度。
- 日常对话:在讨论书法、绘画或文学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位艺术家的作品。
- 演讲:在演讲中引用,来突出某一思想或理念的深刻性和影响力。
示例句子
- 这位作家的新书真是如椽之笔,让人读后深思。
- 他在演讲中如椽之笔般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这幅画的气势如椽之笔,仿佛能传递出画家内心的澎湃情感。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气吞山河:形容气势雄伟,气魄壮大。
- 笔力雄浑:形容文章的笔触有力,表现力强。
反义成语:
- 微不足道:形容事物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 轻描淡写:形容对事情的描述不够有力,没有强调其重要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和文学被视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成语“如椽之笔”体现了对文人笔力的高度赞赏,反映了社会对文学和艺术的崇高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评价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
情感与联想
“如椽之笔”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激发了我对写作和创作的热情。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可以影响人心,传递情感。
个人应用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时常会想起“如椽之笔”这个成语。它提醒我在创作中要追求深度和力量,努力让自己的文字能打动读者。例如,在一次写作比赛中,我尝试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我的创作目标,希望能让评委感受到我作品的力量。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应用“如椽之笔”:
笔锋如椽,墨香四溢,
字里行间,情感如潮。
挥洒自如,诗意盎然,
犹如春风,拂面而来。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强调了语言和表达的力量与责任。不同文化中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但对作品影响力的认同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如椽之笔”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更让我在写作和表达中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激励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引证: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以博洽冠一时,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其论古文,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旧唐书·李峤传》:“峤富才思,有所属文,常执笔沉思,谓人曰:‘文章者,人之枝叶也;道德者,人之根本也。’”
《南史·文学传·纪少瑜》:“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云:‘笔犹如此,文岂可量!’”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如椽之笔成语接龙
如椽之笔字义分解
笔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椽
1.(形声。从木,彖(tuàn)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