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胆寒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心惊胆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里感到惊恐,胆子也因此而发冷。它指的是因受到极大的惊吓或恐惧而产生的强烈情绪,形容一种非常害怕或不安的状态。
成语来源
“心惊胆寒”最早见于《后汉书·班超传》,原文是“心惊胆寒,望之如云”。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恐惧的生理反应,心惊是心里害怕,胆寒是胆子发冷,二者结合表达了深刻的恐惧感。
使用场景
“心惊胆寒”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绘人物在面临危险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因为某种事情感到非常害怕,如:“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心惊胆寒。”
-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某种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例如:“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我们不禁心惊胆寒。”
示例句子
- 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异响,我心惊胆寒,不敢再入睡。
- 那部恐怖电影实在太吓人了,观众们看完后心惊胆寒,久久无法平静。
- 他讲述的故事让每个人都心惊胆寒,仿佛亲历其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惶恐不安”:指心里非常惶恐和不安,情绪接近。
-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小心谨慎,强调一种惊恐的状态。
-
反义成语:
- “泰然自若”:指面对恐惧或危险时保持镇定,完全相反于心惊胆寒的情绪。
- “心安理得”:指内心安宁,没有负担,情绪稳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心惊胆寒”在文化中常常与恐惧、危险和不安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或威胁时的脆弱与无助。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全,但面对突发或重大压力时,这种情绪依然普遍存在。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在我的心中引发了对危险和恐惧的深刻联想,尤其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或不安定的局势时,情感的变化非常明显。它让我意识到恐惧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能够激发出我们的警觉性与反应能力。
个人应用
在一次登山旅行中,我和朋友们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我们被困在山中,心里充满了恐惧,确实感到“心惊胆寒”。我们迅速寻找避难所,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风尖刀刃划夜空,
心惊胆寒梦难寻。
月下孤影随影行,
何处是归心之路。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在夜晚的恐惧与不安,同时也展现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为“frightened to death”或“scared stiff”,意指非常害怕。这些表达也同样传达了强烈的恐惧情感,但没有“心惊胆寒”中那种生理反应的细腻描绘。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心惊胆寒”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类的情感反应。它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
来源: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来源:--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帝闻之,心惊胆寒。”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心惊胆寒。”
《汉书·王莽传》:“莽闻之,心惊胆寒。”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心惊胆寒。”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心惊胆寒。”
心惊胆寒成语接龙
心惊胆寒字义分解
胆
1.(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3.胆子,胆量,勇气。
惊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寒
1.(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同本义。
3.卑微;低微。
4.声音凄凉。
5.凋零;枯萎。
6.恐惧;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