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xīnzhī

诛心之律

拼音zhūxīnzhī

繁体誅心之律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诛心之论

诛心之律的意思

基本定义

“诛心之律”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对心灵的惩罚或责罚。它指的是对人心的审判和惩罚,而非仅仅是对外在行为的惩罚。基本含义上,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和良知,认为一个人内心的恶行或不道德行为比外在的罪行更为严重。

成语来源

“诛心之律”源自古代对法律和道德的探讨。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直接说明这一成语的起源,但它可以看作是对儒家思想的延伸,儒家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对他人的责任,认为内心的恶念即使未付诸行动,也应受到谴责。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讨论道德伦理、法律审判、社会正义等场合。例如,文学作品中可能通过角色的内心挣扎来表现“诛心之律”的主题,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内心不良动机的批评,或在演讲时强调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审判中,法官不仅关注被告的行为,更是要依据“诛心之律”来评判他的内心动机。
  2. 社会对待不道德行为的态度,越来越强调“诛心之律”,认为内心的恶念同样需要被谴责。
  3. 他在自我反思时,意识到自己常常忽视“诛心之律”,只关注表面的行为规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心术不正:指内心的动机不正,强调内心的恶念。
  • 伪善:表面上道德高尚,实则内心不诚实。

反义成语

  • 公正无私:指对待他人公平,没有私心。
  • 心地善良:指内心纯洁、善良,与“诛心之律”强调内心邪恶的含义正好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内心的道德观念占据着重要位置。“诛心之律”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重视,认为个人的内心状态和道德修养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对待不道德行为的讨论中,强调内心动机的审视有助于提升社会的道德标准。

情感与联想

“诛心之律”带给人的情感反应较为复杂,既有对道德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性阴暗面的警惕。这种反思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动机,提醒自己要保持善良和正直。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朋友,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但私下里却常常贬低他人。通过讨论“诛心之律”,我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内心动机不纯,最终决定与他进行深入的对话,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诛心之律”:

夜深人静思无穷,
心底暗潮涌动重。
诛心之律难逃避,
善恶之间谁为雄。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内心的挣扎和对道德的反思。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moral judgment”来表达,强调对内心道德的审视。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对人内心的良知和道德责任的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诛心之律”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内心动机对个人行为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道德和良知的内涵,促进了个人的道德成长。

来源:《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来源:-- 《后汉书·霍谞传》

例句姑不用~,只就现在脱逃,也该重鞭一百!(清·吕熊《女仙外史》第十回)

诛心之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ū), 讠部,共8画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读音(lǜ), 彳部,共9画

1.(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2.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3.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4.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5.古代爵位的等第。

6.指季节和气候。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诛心之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