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bàotǎo

诛暴讨逆

拼音zhūbàotǎo

繁体誅暴討逆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英雄"

近义词诛凶讨逆诛凶殄逆

诛暴讨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诛暴讨逆”由“四个字”组成:“诛”、“暴”、“讨”、“逆”。字面意思是指惩罚暴虐的统治者,讨伐叛逆的势力。基本含义是指对残暴行为的制裁和对叛逆行为的**,通常用于描述正义的行动,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

成语来源

“诛暴讨逆”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与军事斗争。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帝王或统治者在面对叛乱或暴政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它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军事著作中,强调了对暴政和叛乱的决心与必要性。具体的文学出处可能不是特别明确,但类似的表达可以在《史记》和《汉书》等古典文献中找到。

使用场景

“诛暴讨逆”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小说、诗歌中描写英雄反抗暴政的情节时可引用。
  2. 日常对话:在讨论社会不公或政治问题时可以提到,表达对暴行的愤慨。
  3. 演讲:在政治演讲或社会**中,强调正义和反抗暴虐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英雄为了“诛暴讨逆”而奋起反抗。
  2. 领导者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有效“诛暴讨逆”,维护国家的安宁。
  3.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诛暴讨逆”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与智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除暴安良”:意为消灭暴徒,安抚良民,侧重于社会安定。
    • “打击邪恶”:强调对不法行为的打击。
  • 反义成语

    • “助纣为虐”:指帮助恶人做坏事,正好与“诛暴讨逆”的意图相反。
    • “逆来顺受”:意指对于暴行的忍受,反映出消极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诛暴讨逆”反映了对正义和反抗精神的推崇。尤其在历史动荡时期,此成语常用于激励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与公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社会公正、政治改革等议题时,能够帮助人们表达对不法行为的态度。

情感与联想

“诛暴讨逆”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联想到英雄主义、正义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情感反应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不公,追求真理与正义,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责任感。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社区活动,讨论如何对抗社区内的违法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到“诛暴讨逆”,强调了我们作为居民的责任与行动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诛暴讨逆”融入:

风起云涌动干戈,
誓言铸就英雄歌。
诛暴讨逆何惧怕,
正义之光照大地。

这首诗表达了面对不公时的勇敢与坚定。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ght against tyranny”或“rebellion against oppression”,这些短语也表达了反抗暴政的精神。在西方文学中,像《1984》或《勇敢的新世界》这样的作品常常探讨对抗暴政的主题,反映出全球对暴行的共同抵制。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诛暴讨逆”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正义行为的成语,更是对每个人在面对不公时的呼唤。它在语言学*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成语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们对正义与责任的理解。

来源: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来源:--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诛暴讨逆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nì), 辶部,共9画

1.(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同本义。

3.迎击;迎战。

4.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5.抵触;不顺;违背。

6.颠倒。

读音(zhū), 讠部,共8画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读音(tǎo), 讠部,共5画

1.(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同本义。

3.讨伐;诛戮。

4.探究。

5.索取。

6.诛杀。

读音(bào,pù), 日部,共15画

1.显露;暴露。

2.糟蹋,损害。

3.欺凌。

4.徒手搏。

5.凶恶,残暴。

6.急骤;猛烈。

1.(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2.同本义。

3.暴露;显露。

诛暴讨逆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