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表知里的意思
基本定义
“望表知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表面现象观察内在实质。它强调通过表面的信息或现象来推测事物的本质或内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仅凭外在表象来判断事物。
成语来源
“望表知里”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书中描述了贾宝玉通过外表的表现来推测林黛玉内心的情感。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强调了表象与内在之间的关系。
使用场景
“望表知里”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作者可能使用这一成语来描绘人物的复杂性,通过他们的外在行为暗示内心的真实情感。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的交流中,可以用来提醒对方不要仅凭外表判断他人。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深入理解他人或事物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看到她冷漠的外表,我误以为她很自私,但后来才明白她其实非常善良,这正是“望表知里”的道理。
- 在商业谈判中,单凭对方的表面态度来判断其真实意图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学会“望表知里”。
- 这幅画的表面色彩斑斓,但只有深入分析才能“望表知里”,理解其背后的深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见微知著”:从微小的迹象中看出事物的重要性。
- “一叶障目”:形容只看到表面现象,而看不到全局。
-
反义成语:
- “耳目一新”:形容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显著变化,通常指新鲜事物的吸引。
- “表里如一”:形容表面和内心一致。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内外相符的伦理观念。成语“望表知里”的提出反映了这一思想,强调深入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泛滥的时代,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
情感与联想
“望表知里”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深思熟虑和警觉。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更高的洞察力,去理解他人的真实情感和意图,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误解过一个朋友的冷漠态度,以为她不愿意与我交流。后来,我了解到她其实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表现得沉默。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望表知里”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望表知里”:
月下独行人影瘦,
笑语盈盈却无忧。
表面欢笑藏苦痛,
望表知里心自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外在表象并不能完全代表内在的真实情况。这表明,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文化中,都存在着对表象与本质关系的思考。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望表知里”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有深入的思考,避免表面的偏见,促进我们在交流中的理解与包容。
来源:若夫神龙负卦,瑞雀衔书,安釐王汲冢之文,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
来源:-- 晋·潘岳《西征赋》:“或披发左衽,奋迅泥潭,或从容傅会,望表知里。”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望其表而知其里,闻其言而知其心。”
《文心雕龙·知音》:“望表知里,闻言知心。”
《汉书·艺文志》:“观其文辞,望表知里。”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望其表而知其里,闻其言而知其心。”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望其表而知其里,闻其言而知其心。”
例句:斯皆言近而旨者,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望表知里成语接龙
望表知里字义分解
里
1.(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同本义。
3.内,中。与外相反。
4.时候。
5.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6.(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表
1.(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同本义。
3.外面(与“里”相对)。
4.外表,外貌。
5.表率,榜样。
6.表帜,标志。
知
望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同本义。
3.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4.希望,期望。
5.看望。
6.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