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持杖的意思
基本定义
“明火持杖”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明亮的火焰和持杖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行为明显、毫不掩饰,特别是指做坏事或不法行为时,表现得非常公然和肆无忌惮。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做违法或者不道德事情的人,毫不避讳地展示自己的行为。
成语来源
“明火持杖”的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通常与对于犯罪行为的描绘相关。在**古代,火焰象征着危险和毁灭,而“持杖”则暗示着威胁和攻击,因此这个成语暗示一种公然的、无畏的违法行为。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来源,但它的构词法和寓意与古代法律及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使用场景
“明火持杖”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例如:
- 文学作品:描述一个人公然做坏事的场景,如“他在大街上明火持杖,毫无顾忌地抢劫路人。”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时,可以说“你看看那些明火持杖的违法者,真是太不把法律放在眼里了。”
- 演讲:在公众演讲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行为的无耻,比如“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不能容忍明火持杖的腐败现象。”
示例句子
-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明火持杖的诈骗团伙,警方必须加强打击力度。”
- “他在公司里明火持杖地进行贪污,最终被彻底揭发。”
- “面对明火持杖的违法行为,公众应当勇敢发声,维护正义。”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肆无忌惮”:形容做事情毫无顾忌,随心所欲。
- “公然侮辱”:形容在众人面前无所顾忌地侮辱他人。
-
反义成语:
- “小心翼翼”:形容做事情非常小心,不敢轻举妄动。
- “遮遮掩掩”:形容行为隐蔽,不想被人发现。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秩序至关重要。“明火持杖”体现了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挑战。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反腐败、打击犯罪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那些公然违法的行为更加敏感。
情感与联想
“明火持杖”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愤怒和无奈。它激发了人们对不法行为的反感,反映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它的使用使得人们在讨论问题时更加直白,增加了表达的力度。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看到一些年轻人在公共场合明火持杖地吸烟,尽管周围张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我感到非常愤怒,不仅因为他们无视法律,还因为这种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健康。在与朋友讨论时,我用上了“明火持杖”这个成语,表达了我的不满。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街头烟雾缭绕,明火持杖如狂风,
肆意侵扰宁静夜,法治何在心头重。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含义的表达可以是“openly defiant”,即公开无畏地挑战法律或道德规范。虽然词汇和语法不同,但都传达了对社会规范的蔑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明火持杖”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它提醒我在面对不公时,要勇敢发声,维护社会的正义与秩序。
来源: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来源:--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
引证: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九十九》:“明火持杖,劫掠商旅。”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明火持杖,劫掠市井。”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列传第二百六十九》:“明火持杖,劫掠村落。”
《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明火持杖,劫掠乡里。”
《宋史·卷四百六十五·列传第二百二十四》:“时方明火持杖,劫掠州县。”
例句: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打劫人,随着展雄做强盗。
明火持杖成语接龙
明火持杖字义分解
火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同本义。
3.火灾;发生火灾。
4.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5.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6.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杖
1.(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2.同本义。
3.凭倚;依靠。
4.用棍子打;拷打 。自隋开皇新律始定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
5.拄着。
6.手杖(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俗称“拐杖”)。
明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